春節臨近,上海街頭年味十足,在上海恆隆廣場上的一枚寓意好運的巨型“銅錢”尤其奪人眼球。不少市民還上前祈禱來年的“錢途”。中新社記者 湯彥俊 攝
2月1日,一名兒童從河南開封鄉村的集市年貨大街走過。兔年春節到來之際,河南開封、商丘等地的鄉村集市貨源充足,上萬民眾聚集在傳統的集市上購買年貨,喜迎農歷新年的到來。中新社記者 趙敏 攝
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春節將至,從沿海僑鄉到內陸市鎮,從邊關哨所到繁華都市,神州各地無不洋溢著喜迎兔年的節日氣氛。雖然各地民風民俗相異,但各地喜迎佳節共奔幸福生活的主題卻是相同的。
新春佳節之際,記者深入祖國各地感受不一樣的年味,同時也品味了各地的“幸福生活”。
僑鄉見聞:鰥寡歸僑喜遷新居 “享福”過新年
漳州是著名僑鄉,現有歸僑、僑眷近1300人,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福建省安置歸難僑最多的地區。由于歷史的原因,許多歸難僑的住房是土木結構的簡易安置房,改造這些危房已成為歸難僑迫切關注的問題。為此,漳州市于近年來實施了“僑居造福工程”,採取拆舊建新、異地新建、建設廉租房相結合的方式,以集中統一規劃建設為主,根據不同對象因人而異,建有大、中、小戶型套房。
家住福建省南靖縣豐田鎮的越南歸僑許富德告訴記者,30年前他們從越南搬回來時,一家8口人擠在一間50平方米的小平房里;而今在政府的幫助下,他們一家三口人住進72平方米的新房。這套新房售價7萬多元,政府為他們歸僑補貼了21000元,他實際只花5萬元就買下這套新房,非常劃算。
如今,房子的問題已經解決,許富德打算年後再為兒子操辦完婚禮,就可安享晚年了。
聽彈唱“春晚” 甘肅文縣深山溝里的春節
甘肅文縣石雞壩鄉的天空飄著紛紛揚揚的雪花。走到張家溝行政村口,就可以聽見悠揚的琵琶聲,動聽的歌聲,鏗鏘的鑼鼓聲,喜慶的鞭炮聲,此起彼伏。
尋著琵琶聲走去,一家寬敞的農家大院里,40多人組成的琵琶隊正在彈奏,村民們琵琶彈起來,碟子敲起來,他們彈的是《十唱新農村》:一唱新農村,高樓瓦舍映日明,災後建起新家園,永遠牢記黨的恩。二唱新農村,千年皇糧全免盡,農民種糧有補貼,科學種田五谷豐。三唱新農村,文化教育利兒孫,“兩免一補”就是好,村里出了大學生。四唱新農村,有了大病不操心,農民看病能報銷,人人健康有精神。五唱新農村,運輸方便公路通,搭車就在家門口,再不走路勞累人……十唱新農村,琵琶彈唱響入雲,歌唱黨的好政策,改革開放享太平。
村民還告訴我們,張家溝村是汶川大地震的重災村,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全村189戶家家有了新家園。前不久,琵琶隊員每人掏錢250元,去成都買了服裝和新琵琶。如今,隊員們人人都有了演出服裝,還有清一色的琵琶,人人臉上都洋溢著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