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如何才能不低俗

時間:2009-01-07 17:09   來源:《華商報》

  楊讓寧

  新一輪整治互聯網低俗之風專項行動即將展開。回顧過往的多次整頓,現在再次出手,說明網絡整頓是個繁復的過程。

  網絡為什麼存在低俗之風?筆者以為,一是網絡一直遊離于監管體係外,邊緣化生存給了網絡低俗的空間;二是間歇式整頓,網絡深諳“剩者生存”的道理,往往整頓過後就會死灰復燃。當然,還有受眾本身的“需求”,滿足感官刺激和低層次的精神慰藉是人類沒有脫離動物界的一個顯著特徵,但人類更應該擁有高級文明,所以,我們需要營造健康文明、喜聞樂見的網絡文化,因而不能容許網絡世界里雜草叢生,這不僅傷害主流文化,更污染孩子們純真的天空。

  或許,可以這樣說,在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面前,那些低俗之風才真的“算個屁”。現在七部委開展整治互聯網低俗之風,就不能再次淪為一股風,從而走入過去 “整頓——— 再整頓——— 繼續整頓”的無限期循環整頓當中,往往給公眾制造出一個美好願景,卻永遠陷入無限的期待。

  這是有前車之鑒的。無限的網絡世界中,管制力量畢竟有限,一些網站鑽政策法規空子,採取打擦邊球的辦法,總能逃脫監管。這要求網站自身也能夠脫離低級趣味。當年,為對抗黃色新聞,《紐約時報》提出了“本報不會玷污早飯的餐巾”的口號,被奉為經典。

  網絡不能成為輸出低級趣味的渠道。在提供產品的同時,也必須要擔負起社會責任,也從沒有一個以提供不健康、以刺激簡單感官需求的媒體能夠得到全社會的尊重的先例,遑論網絡。

  說到底,整頓網絡低俗是必要的,但還不夠。有人存在的地方,就有低俗生存的空間,這就需要網絡界的自律。否則,在這個深諳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社會中,整頓就有可能走過場。但更重要的是,提升全民對于文化的認識、感知和理解能力,培養健康、向上的精神趣味,這或是治本之策。

編輯:田雲鵬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