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13日,臺灣新黨在祖國大陸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訪問。新黨主席鬱慕明表示,在連宋訪問大陸後新黨組團踏足大陸進行“民族之旅”,就是希望能夠為促進兩岸交流、早日實現民族統一起到“接二連三”的作用。至此,短短3個月間,已有臺灣3個政黨先後造訪大陸。
尋找民族的浩然之氣
此次新黨訪問團的全稱叫做“新黨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大陸訪問團”,這與國親兩黨訪問所稱“和平之旅”、“搭橋之旅”有些不同,新黨此次大陸之行定位于“民族之旅”,強調兩岸同胞應面對共同的歷史,並肩展望未來。 鬱慕明率領的新黨訪問團先後訪問了廣州、南京、大連、北京,行程包括到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祭奠先烈;敬謁南京中山陵和赴“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吊唁遇難同胞;參觀旅順“萬忠墓”、祭奠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殉難的旅順同胞;參觀北京盧溝橋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等。一路走來,受到大陸民眾和官方的熱烈歡迎。在大陸行最後一站北京,胡錦濤總書記親切會見了新黨大陸訪問團全體成員,雙方就加強和改善兩岸關係充分交換了意見,在認真聽取意見之後,胡錦濤就當前發展兩岸關係提出了“四點看法”。
在訪問中,新黨主席鬱慕明的講話離不開“不忘歷史”和“團結奮鬥”兩個主題。遼寧旅順“萬忠墓”祭奠結束後,鬱慕明直接喊出了“團結起來,大家奮鬥,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借拜謁中山陵之際,鬱慕明表達出“統一尚未成功,同胞仍須努力”的願望。在中國人民大學演講時,鬱慕明感慨地說:“抗戰的歷史告訴我們,中國人惟有團結才能帶來國家的強盛,民族的振興。” 人們注意到,訪問團所到的4個地方都是與抗日戰爭、與中華民族振興有關聯的地方。鬱慕明主席表示這些參訪點確實是新黨精心選擇、“有其用意”的。第一站廣州是要尋找民族的浩然之氣,因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浩氣長存;第二站南京是去體驗民族之痛,有幾十萬無辜同胞被殘殺;第三站大連是看到未來之光,因為中國的發展將從“珠三角”、“長三角”延伸到東北;第四站北京是“和平之夢”,新黨此行“便是體驗民族之痛,追尋和平之夢”。
一些臺灣問題專家認為,這次新黨打著“民族之旅”旗幟前來,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既延續了連宋的大陸熱,同時也反映出臺灣民眾對改善兩岸關係的願望。
奏出反“臺獨”強音
新黨是臺灣泛藍板塊中重要的一塊,旗幟鮮明地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反對“臺獨”,承認“九二共識”,主張發展兩岸關係,是島內反對“臺獨”分裂的一股堅定力量。
鬱慕明在中國人民大學脫稿演講時,強調“大陸和臺灣都是我們的固有家園”,再次猛烈抨擊“臺獨”分子,並不點名地批評李登輝、陳水扁等是“以‘民主’之名,行奪權之實;以‘本土’之名,行民粹之實;以‘主權’之名,行‘獨立’之實”的分裂實質,指出“臺獨”勢力的所作所為是出賣國家、出賣民族、數典忘祖,在中華民族這個大熔爐里面它是無法生存的。
1993年,不滿李登輝推行“臺獨”路線和黨內獨裁作風的“新國民黨連線”成員,從國民黨出走,組成了新黨。其政治主張包括反“臺獨”、實行政治改革和黨內民主,曾成為臺灣政壇第三勢力,在島內政治中扮演“關鍵少數”角色。2001年,新黨組團訪問大陸,與中共中央臺辦達成包括雙方共同認知和主張“一個中國、和平統一,恢復兩岸對話”等“六點共識”,成為最早“開啟兩岸政黨對話與交流先河”的臺灣政黨。
但隨著臺灣局勢的不斷變化,新黨力量近年逐漸縮小,主要扮演國民黨的監督者和協助者的角色,如去年年底,新黨7位候選人代表國民黨參加“立法院委員”選舉,使泛藍陣營順利過半。目前,臺灣各界對新黨的未來動向相當關注。鬱慕明離京時表示:“未來新黨的發展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完全合並到國民黨里,一種是成為國民黨內一股監督性的力量。”在有關國、親、新三黨整合的問題上,新黨仍將致力推動泛藍的整合。 有學者提出,新黨雖然規模較小,但在兩岸間有很強的溝通能力。如果能夠把政治舞臺搬到兩岸關係中來,為兩岸關係的穩定出力,為臺灣人民的利益拼搏,新黨的作用將是無限的,影響將是巨大的。(來源: 半月談2005年第1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