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新黨為泛藍注入“熱血和豪氣”

  時間:2005-07-08 10:40    來源:     
 
 

    新黨“民族之旅”首站選擇廣州,並把赴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祭奠先烈作為第一個重要行程,用新黨主席鬱慕明的話來說,新黨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尋找中國人的浩然之氣”、“努力追尋中國未來的希望”。

    新黨成立的一個主要緣由,即是認為李登輝把持下的國民黨丟失了寶貴的傳統與理想,因而從孫中山先生的手書中取下“新黨”二字,以“孤臣孽子”式的悲壯,立志追尋國民黨創黨時的朝氣與黨魂,重塑一個“新國民黨”。


    這樣的理念,雖因島內大環境與黨內小環境的局限而未能實現,但卻隨著李登輝被逐出國民黨,國民黨在連戰手中重新確立了以民族利益和臺灣同胞福祉為重的政黨路線,連戰、宋楚瑜的大陸行,而在泛藍內部佔據了主流地位,成為三黨的共同話語。從這個意義上說,新黨確如鬱主席所言,堪稱泛藍兩岸政策的“先驅者”與“北極星”。

    黃花崗在清明前夕吸引了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一行,在盛夏時節又迎來了新黨諸君。若再加上連、宋等在南京等地的祭拜活動,三黨等于分別以公開而隆重的儀式,顯示出他們的同根同源、一脈相承,並向外界昭告泛藍將在共同歷史觀與價值觀的基礎上,為實現兩岸關係的良性互動而緊密合作。

    前不久,連戰曾要求正在全力競選下任國民黨主席的王金平、馬英九,在該黨中常會上分別就黨的發展路線進行說明。王、馬均同聲表示若當選將延續連戰大陸行所奠定的兩岸政策基調,勇于對抗“臺獨”分子民粹式的煽動。島內媒體認為,這無異于一場命題作文考試,結果王、馬都以堅定的態度通過了考驗。

    確實,泛藍需要這種堅定,也需要新黨反復強調的“志氣”。在這方面,過去並非沒有過遺憾。如今,在連戰勇敢跨出第一步之後,人們突然發現,過去看似龐然大物的“聯共賣臺”大棒子並非“魔力”無窮,大陸政策不是泛藍的負債而是資產。

    在這樣的兩岸關係新局面下,要想有所堅持、順勢而為當然並不難。不過,兩岸關係的結構性障礙依然存在,“臺獨”論述的“話語霸權”地位並未有根本性的動搖,島內輿論環境出現反復恐難避免。在未來的兩岸關係風風雨雨中,泛藍能否“一路走來、始終如一”仍有待時間的檢驗。

    新黨雖小,但志氣很大,可以發揮杠桿作用,為泛藍注入“年輕人的熱血和豪氣”。


(來源:北京青年報;作者:孫升亮)

 
編輯:system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