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新黨接過第三棒 “民族之旅”從廣州開始

  時間:2005-07-07 10:44    來源:     
 
 

  昨日下午兩點四十分,臺灣新黨大陸訪問團從香港乘南航班機到達廣州,開始展開為期八天的“民族之旅”。這是今年繼中國國民黨、親民黨之後又一臺灣政黨組團訪問大陸。 
 
  昨天,廣東省委常委、秘書長肖志恆,中臺辦主任助理張銘清、廣東省委臺辦主任甘兆勝在白雲國際機場迎接訪問團。

  新黨主席鬱慕明在機場對媒體表示:“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應該很驕傲能成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新黨將此行命名為‘民族之旅’,表明我們要站在中華民族的基礎上,追求未來中國的強盛和中國人的揚眉吐氣。行程的首站選擇廣州,是要祭奠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尋找那個時代中國青年的熱血和豪情,希望這一代年輕人不要忘記過去苦難的國家和未來的希望。”

  這次的新黨大陸訪問團的成員總共30人,可謂名流濟濟。他們共同的主張是認同中華民族,反對“臺獨”、公投制憲。

  雖然國、親兩黨已經聲勢頗大地訪問過大陸,但反獨旗幟最為鮮明的新黨再接第三棒而來,仍然引起了兩岸各方強烈的關注,這次港臺的媒體有30多人前來採訪。

  鬱慕明稱——

  此時訪問正是時候

  對于新黨選擇在此時訪問大陸的意義,鬱慕明主席說:“新黨此時訪大陸正是時候。”新黨訪問大陸之行不超越“泛藍兩大哥”——國、親兩黨,新黨也不願太晚訪大陸而錯過“七七事變”紀念日。新黨追隨連戰、宋楚瑜兩位主席的腳步,訪問大陸之行與國、親兩黨形成互補,擔當一個“泛藍”整體致力于改善兩岸關係的團隊角色。

  鬱慕明說,“正是時候”還體現在今年有一係列重大歷史事件要進行回顧和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80周年、同盟會成立100周年、臺灣被迫割讓110周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臺灣光復60周年,在這個歷史時刻,新黨訪問大陸參加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活動,目的是要喚醒海內外中國人,接受歷史教訓,承擔起團結、統一的歷史責任。

  島內媒體反應:

  新黨訪大陸是順勢而為

  島內媒體認為,在目前兩岸關係的情勢下,新黨訪問大陸是順勢而為。連宋訪問大陸獲得臺灣民眾認同,臺灣政黨紛紛登陸反映了島內的民意基礎。作為島內政治板塊深藍的代表,新黨訪問大陸更是題中應有之義,對國親兩黨來訪取得的成果可以有進一步深化的作用。而新黨的支持者則認為,旗幟鮮明、擁護統一的新黨到大陸進行“民族之旅”,是島內民意的必然。

  鬱慕明在出發前就對新聞媒體說,新黨將此次訪問團名稱定為“新黨紀念抗戰勝利六十周年大陸訪問團”,並將行程簡稱為“民族之旅”,即強調要做一個中國人,新黨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他還表達了新黨的抗戰史觀,“我要大聲地講:為什麼我們會被侵略?因為國力太弱,不夠團結。中國人要團結起來,中華民族就會再次發揚光大。記住抗戰的歷練和教訓,如果有分歧先放置一邊,勵精圖治,珍惜發展的機遇。”

  訪問團成員:名流濟濟

  新黨主席鬱慕明:新黨秘書長李勝峰形容他“不但有智慧、有謀略,有強烈的愛國心、愛民族心,還具有強烈的正義感”。

  新黨創黨元老王建嬧:在國民黨執政時期曾擔任過臺灣的“財政部長”,現任臺北市內湖社區大學校長,如今投入到大陸的教育建設,這次是從浙江趕到廣州。

  女“立法委員”雷倩則曾擔任美國廣播公司(ABC)副總裁,現為臺灣東森榮華傳播執行董事,也是上次國民黨“和平之旅”大陸參訪團成員。

  臺北市議員李慶元用寫書來批判陳水扁,曾與著名作家李敖合著《陳水扁的真面目》一書,在兩岸出版發行。他因此被陳水扁告上法庭,被判處六個月徒刑,剝奪“公權”兩年。

  臺灣大學教授魏國彥是地質學專家,對全島包括釣魚島內等地質構造和石油資源都十分了解。

  訪問團中的知名學者有周陽山、盧瑞忠、湯紹成等人,被臺灣社會視為“思想界的政治良心”。

  新黨主席鬱慕明接受中央電視臺記者專訪

  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出發前,新黨主席鬱慕明,在臺北接受了中央電視臺《中國新聞》記者的專訪。

  希望能夠喚起中國人的奮起

  記者:這次新黨訪問定位在“民族之旅”,為什麼凸顯這個主題?

  鬱慕明:新黨此行是希望能夠喚起中國人的奮起,因為我們覺得無論大陸跟臺灣,我們都是中國人,像我生在抗戰時代,對抗日戰爭這段歷史我們不會忘,作為在不同地區的中國人,對自己同一個民族——中華民族在二十一世紀的崛起,我們是有責任的,我們要強調的就是團結所有中國人的力量。

  記者:我記得您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您一直在臺灣這樣大聲地、這麼理直氣壯說出來?

  鬱慕明:我們在新黨成立的時候,我們就是這樣說的,做個快快樂樂的臺灣人,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這是我們的標語。中國人在全世界人數最多,智慧決不差于其他國家,只是因為兩百年備受欺淩,兩百年帝國主義的侵略,軍國主義日本的侵華,我們自己內戰,我們經過這兩百年歷史的教訓,我們這一代和我們下一代,能否體會到我們必須要團結,團結不只是在臺灣和大陸的中國人,是全世界的華人,全世界中國人的大團結,我們才能帶來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人的希望,所以我們這次訪問是民族之旅,是希望喚起民族的崛起。

  國親新三黨整合重要的是泛藍群眾團結

  記者:連主席、宋主席到大陸都已經取得一係列的成果,您這次大陸之行預期達到哪些效果?您認為國親新三黨怎樣合作起來,把這些成果去推動,去落實呢?

  鬱慕明:其實可以分兩個層面,一個是政黨的合作,一個就是泛藍的群眾團結,或者在臺灣泛藍群眾團結更重要,假設我們這樣接二連三,能夠確定建立一定的共識,能夠帶來兩岸的和平,能夠帶來未來發展的話,我們必須團結所有的泛藍的支持者,這樣一個團結的力量,去影響政黨的領導人,趕快進行政黨的整合。

  記者:新黨在其中可以起到什麼作用?

  鬱慕明:新黨的功能是去團結泛藍的群眾,去促成兩岸和平的關係,然後去監督今天的泛藍內部的政黨以及執政的民進黨,我們用我們監督的角色,希望能夠使政治比較清明一點。

  將新黨喻作“北極星”

  記者:我們看到雖然新黨是一個小黨,但它一直在臺灣的政壇扮演的角色是怎麼樣的?

  鬱慕明:新黨一直是作為一個先驅者,作為北極星,我們把自己比喻為北極星,很孤獨的高高挂在天空上,但是永遠指引方向,雖然是一顆星,孤獨的星,但是它的光是可以指引方向的,我們扮演這個角色。

  記者(任永蔚):在臺灣這麼復雜政治局勢下,新黨如何堅持住它的這種理念呢?

  鬱慕明:因為不是為了追求官位,只是為了追求一個理想,扮演一個監督的角色,就能存在,就能堅持。所以臺灣很流行的就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這八個字很流行,從政的政治人物,應該好好把它當成座右銘的。

  記者:主席我們也注意到你自己的經歷,其實過去您是學醫的,又出身于商人之家,但後來怎麼就從事政治了呢?

  鬱慕明:我家里幾代都是從商,我從政是偶然的。我之所以從政是因為關心國事,我之所以從政,是因為生長在這樣一個歷史背景下,我生在抗戰時代,我是1940年生的,小的時候還有一些印象,再加上我1971年到美國進修,正好保釣,所以那個時候保衛釣魚島。

  記者:你舍棄很多,堅持這條路,有沒有什麼感慨嗎?

  鬱慕明:我們發現雖然這個黨小,但是至少還有一點點的影響力,這個影響力不是我們在選舉上的成敗,這個影響力是在一個民族的定位上,人民的方向上,我們去決定某一些,能夠造成一個歷史的演變,如果能夠因為這樣的堅持而有所推動的話,我們是驕傲的。 (記者/林亞茗 徐林 實習生/李敏儀 廖智海 通訊員/肖楠)

來源:南方日報

 

 
編輯:system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