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採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要聞播報

“收官”前的思考:世博後的上海會怎樣?

時間:2010-10-27 15:22   來源:解放日報

  世博會臨近“收官”,“翹尾效應”如期而至:繼10月16日出現103.27萬人次的大客流後,在風雨交加的最後一個非指定日周末,參觀人數依然保持高位運行,累計總數突破7000萬大關。

  雖然客流屢創新高,但值得欣喜的是:憑借5個多月來積累的經驗,世博會組織者仍能根據預案有序開展客流疏導、秩序維護,並採取多項人性化措施。不僅整個世博安保體係經受住了巨大考驗,更贏得了無數遊客的讚揚與掌聲。世博會組織者和廣大遊客都已從一次次的不利天氣考驗、長時間排隊考驗中逐漸成熟。

  今後上海會怎樣?成為這段時間外界最為關注的議題之一。有人在考量經濟效益,也有人在考量社會文化效益,正如人們考量北京奧運會的意義一樣。

  毫無疑問,世博會將成為上海經濟轉型的一個巨大引擎,開啟新一輪高速發展。作為一個全球性的、規模巨大的綜合性博覽會,世博會得到了全國各地特別是舉辦地周邊城市大力支持,所以世博會對全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都將產生巨大的推進作用。

  更重要的是,世博會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去觀察、了解、感受世界上最新的成果、理念和趨勢。世博會的成功舉辦,讓城市更加文明了,生活更加美好了,中國人長了見識,世界了解了中國,中華文明被更多人認識和喜歡,其社會效益不言自明。

  回首來路,你會發現,世博會這個濃縮的世界,就是個“大課堂”,世博會期間形成的越來越完善的服務意識和服務理念將對國人產生深遠影響。

  每天幾十萬遊客入園參觀,要產生100噸左右的生活垃圾。然而,遊客對世博園內道路廣場的環境衛生狀況滿意度竟為99.19%,公共廁所滿意度為98.78%,廢物箱及時清運的滿意度為98.58%。這要歸功于園區市容環衛工作的標準化管理:設備設施、崗位員工“定置化”,作業流程、質量考核“規范化”,作業環節、管理方式“精細化”,運營調度、數據統計“信息化”。今後,此類規范化服務應當大力推廣。

  本屆世博會即將落幕,“後世博”時期經濟社會建設的序幕即將徐徐拉開。如何盡快把世博期間形成的良好工作機制、管理模式固化下來;如何將國人在世博期間養成的良好習慣推廣開去,值得我們深思。

編輯:徐維彬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