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採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要聞播報

上海世博:城市中的童話夢

時間:2010-05-21 10:3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捷克館前,小朋友們爭著與“鼴鼠”合影。

  2010年上海世博會,美人魚來了、藍精靈來了、長襪子皮皮來了、鼴鼠也來了……我們久違的記憶都回來了。

  小美人魚來了

  跨越8271公里,從安徒生童話作品《海的女兒》里走出的美人魚首次離開丹麥,來到了上海世博園。

  “來和小美人魚打聲招呼吧,我們之所以千里迢迢地將她從祖國帶到上海,因為我們相信童話。體驗一份想象力和人性的溫暖,感受意料之外的驚喜。”丹麥館的介紹詞溫暖了不少美人魚的擁躉。

  “在海的遠處,水是那麼藍,像最美麗的矢車菊花瓣,同時又是那麼清,像最明亮的玻璃……小人魚向上帝的太陽舉起了她光亮的手臂,她第一次感到要流出眼淚。”《海的女兒》是安徒生童話寶庫里的珠璣,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作家畢淑敏說,童話,並不只是給兒童讀的:“我在成年之後,還常常讀童話。每當煩心的時候,從書架上隨手扯出的書,必是童話。比如安徒生的《海的女兒》,我就讀過多遍。”

  “這個悲壯而淒美地尋找靈魂的故事,是如此地動人心弦,常讀常新。有時想,當我58歲……68歲……108歲(但願能夠)的時候,不知又讀出了怎樣的深長?”畢淑敏如是評價《海的女兒》。

  夜色漸濃,水中的“小美人魚”雕像依然吸引了眾多參觀者。面對 “小美人魚”,參觀者木子已靜靜地站了很長時間。“當我初見她的那一刻,兒時久違的記憶全回來了。”她輕輕地說,“其實,也不僅僅是記憶,而是喚起了紛繁復雜的成人世界中的童話夢。”

編輯:楊永青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