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武漢11月5日電 (記者 張志峰)持續運行184天的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于日前正式落下帷幕。11月5日下午,記者從湖北潛江市有關部門獲悉,世博會閉幕後,湖北館將整體搬遷至潛江,擬定一年後復館。
上海世博會湖北館今年4月19日竣工,于5月1日正式開館,位于上海世博園A片區,展館外形以古篆書“水”字為原型,以水流動的形狀軌跡作為造型主線,點綴以湖北特有的符號——“楚鳳雲翔”鳳凰紋飾,勾勒出一個靈動流暢的內聚性展示空間。展館主題則體現了城市發展的歷史、美好願景和水水相連、人水相依、城水相融的智慧和理念。館內的主展項“上善若水,春色滿城”則以水為媒,以荊楚人文智慧為本,通過環幕、紗幕和立體地幕係統的完美結合,向人們闡述“水的歷史是城市的歷史,城市的歷史即我們的歷史”的理念。館內部分為入口展項區、等候展項區、主展項區、輔助展項區四個板塊,共有600平方米室內展示空間。
據了解,世博會期間,湖北館共接待遊客330余萬人次,接待貴賓100多批次,館內日最高訪問量3.8萬人次。在省區市聯合館中居前列,成為展示和宣傳湖北的一個重要窗口。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省委書記羅清泉、省長李鴻忠等領導先後到湖北館參觀 ,均給予了積極評價。副省長田承忠說,“江湖連通、城市公園”不僅是湖北館的參展主題,更是其城市發展的新理念。
據介紹,預計下周一左右第一批電子產品主要零部件將運至潛江,其他鋼管零件將于20天後運至潛江。
此次湖北館回遷找“婆家”,省內共有宜昌、隨州、潛江、武漢東西湖四地相爭,11月1日確定潛江市為湖北館的回遷復建接收方。
據了解,潛江憑借以下優勢,得以讓上海世博會湖北館整體落戶:
——潛江素以“水鄉園林”著稱,與湖北館所表達的城市發展理念不謀而合。湖北館建築外形以古篆書“水”字為原型,以水流動的形狀軌跡作為造型主線,點綴以湖北特有的符號——“楚鳳雲翔”鳳凰紋飾,勾勒出一個靈動流暢的內聚性展示空間。展館主題則體現了城市發展的歷史、美好願景和水水相連、人水相依、城水相融的智慧和理念。潛江以境內潛水分流漢水入長江而得名,係古雲夢澤一角,湖泊星羅棋布,河網縱橫交織,是一座與水密不可分的城市。將湖北館整體搬遷至潛江,更能使湖北館“水”的理念得到傳承和提升。
——潛江文化底蘊豐厚。潛江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一座有著鮮明歷史人文特色的文化之城。在現代史上,這里是湘鄂西革命根據地中心區域之一。這片飽含靈氣的土地孕育了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李漢俊,辛亥革命元老、新中國首任農業部部長李書誠,文壇泰鬥曹禺等眾多英才。“花鼓戲”、“江漢平原皮影戲”、“潛江民歌”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潛江豐厚的文化底蘊能為湖北館的落戶提供堅實的文化基礎,並與湖北館所體現的楚文化一脈相承。
——潛江旅遊資源獨特。潛江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號稱“天下第一臺”的東周楚王行宮就在我市龍灣鎮,東周楚靈王離宮章華臺距今已有 2500 多年的歷史。“龍灣遺址”是我國迄今發現的保存最為完整、時代最早的楚國離宮別院遺址群落,被定為2001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潛江龍蝦享譽海內外,農家樂旅遊項目已成為旅遊新的亮點,遊客不僅可以品嘗美味的“油燜大蝦”,還可以享受垂釣的樂趣。國家重點工程興隆水利樞紐工程、引江濟漢工程均在潛江境內。特別是興隆水利樞紐工程建成後,將形成獨特的人文景觀——“平原第一壩”,可吸引眾多的海內外遊客前往觀光旅遊。如把湖北館整體搬遷至潛江,不僅可以豐富潛江的旅遊資源,而且對提升湖北的知名度、促進湖北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必將起到積極作用。
——潛江地理區位、交通優勢明顯。潛江地處江漢平原腹地,北枕漢水,南望長江,東接武漢,西鄰三峽,瀘蓉高速公路、漢宜高速鐵路、318國道橫穿東西,隨岳高速公路、襄岳公路縱貫南北。潛江正處武漢、宜昌中間,距武漢天河機場、宜昌三峽機場均只有90分鐘車程,特別是隨著高鐵時代的到來,漢宜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建成後,過往客流量將會猛增,各地遊客來潛江將更加經濟、更加快捷。可見,潛江水、陸、空交通優勢極其明顯。湖北館落戶潛江,國內外、省內外各方遊客前來觀光旅遊十分便捷。
——潛江經濟發展迅速。近年來,潛江市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搶抓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以及興隆水利樞紐、引江濟漢、漢宜鐵路等一大批國家重大工程建設的新機遇,全市經濟社會呈現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GDP總量、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入等主要經濟指標連續多年保持兩位增幅,連續五年入選中部地區百強縣市,連續六年被評為湖北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市。因此,潛江完全有條件、有能力承接湖北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