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採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世博動態

強風暴雨使遊客頻頻滯留館內 各場館出招應對極端天氣

時間:2010-07-13 11:18   來源:新聞晚報

  上海的夏季歷來不乏高溫、臺風、暴雨之類的極端天氣。雖然尚未出梅,但世博園區內不少場館已經開始應對極端氣候下展館安全以及人流控制。記者從各大片區多個展館了解到,一個新的情況在前幾天的暴雨中被發現,散場時許多遊客因為天氣惡劣滯留在館內,對觀展造成影響,為此,各展館積極應對。

  信息通信館:組織防臺防汛演練

  日前,一場“防臺防汛應急演練”在信息通信館內開展。這場演練假設世博園浦西園區受到強臺風影響,風力8—10級、普降大暴雨,黃浦江潮位全面超過警戒線,園區防汛指揮部發布防汛防臺黑色預警信號,啟動Ⅲ級應急響應行動。浦西園區遭遇臺風、暴雨、高潮“三碰頭”特大災害。

  在演習中,道路嚴重積水、園區發生內澇並蔓延至場館內部,信息通信館啟動防臺防汛應急預案,多支應急小隊在規定時間內全部集結到位。防臺防汛組組長對各應急小隊攜帶的應急物資設備進行了清點。水泵、發電機、鐵鍬、雨衣、手電、沙袋、路欄等設備、機具、物資都配備齊全。通過抽樣檢驗,設備、機具均能正常運行工作,確保了到達現場的應急設備、機具、物資的有效性。半個多小時後,“險情”被一一排除。

  根據防臺防汛應急預案,信息通信館指揮中心在防臺防汛期間採取24小時值班,並在每周舉行多次不同主題的演練活動,以應對隨時可能出現的臺風天氣。

  上汽—通用汽車館:完善降溫遮陽設施

  作為浦西的一大熱門館,汽車館為排隊的遊客制定了三大防暑降溫工作措施。在原有等候平臺噴霧設備的基礎上,特地在戶外排隊區域圍欄內新增降溫噴霧設備,該設備能有效地將周圍溫度降低3℃左右,並在每天中午11點開始,每隔3分鐘工作一次。汽車館還將根據當天的天氣情況和觀眾體感,及時調整該設備開啟的時間和次數。

  鑒于遊客隊伍往往延伸到館外,汽車館特意在戶外排隊區域新增了一塊450平方米的遮陽棚,使更多排隊觀眾免受暴曬。每塊排隊區域圍欄內,在遮陽棚頂端共安裝了42臺大功率電扇。此外,在戶外排隊區域內較陰涼的靠欄桿處加裝4把長條椅,讓參觀者在等候時間內可以稍作休息。

  根據天氣預報的預測,如當天溫度在35℃以上,汽車館將在每天13時開始的連續5場內發送礦泉水給排隊區域的參觀者。預計從7月中旬開始,還將發放扇子和遮陽帽給排隊區域的參觀者。

  瑞典、墨西哥館:根據客流調節放行速度

  隨著氣溫持續升高,一些參觀世博園的遊客選擇“躲”進展館避暑。記者採訪發現,世博園區多個場館隨時關注館內人流,為遊客提供一個舒適的參觀環境。

  墨西哥館的工作人員周小姐介紹,墨西哥館建在地下,進入展館前,有一片在地下半層的空地可以遮陽,工作人員會讓部分遊客先到地下半層休息。墨西哥館每次放行的遊客在50位至70位,由于館內有很多 “國寶”,該館會根據展館內遊客人數來決定入口放行速度。

  世博園C片區多是熱門場館,場館內遊客卻井然有序。據悉,在瑞典館試運營前,館方制定了“細水長流”的參觀模式,即多次放行,每次放行的人數控制在50人左右,每次放行的間隔時間控制在5分鐘左右。

  “每天接待遊客接近四萬名,三個展廳都有工作人員疏導客流,隨時跟入口處的工作人員互通信息。”記者從西班牙館了解道,由于第一展廳有弗朗明戈表演,很多遊客會看第二遍、第三遍,工作人員會引導這些遊客往里面走,不要站在展廳入口處,避免影響後面的遊客入場觀賞。當展廳聚集大量遊客時,工作人員會通知入口處放緩放行速度或減少入場遊客的人數。

  澳大利亞館:排隊通道移至高架步道

  澳大利亞館自從世博會開幕以來,一直是B片區當之無愧的人氣王。隨著雷雨天氣頻繁,澳大利亞館的防汛預案也一一部署。昨天,澳大利亞館的館長說,雖然場館外牆是全部鋼結構,但是澳洲館和任何一個其他場館一樣都是非常安全的。

  館長稱,此次來上海的澳大利亞館團隊,基本上都有參與愛知世博會的經驗,在澳大利亞館建造伊始,團隊已經從場館的布局和外牆等多個角度,將上海在夏天會面臨的雷暴臺風天氣因素考慮進去。館長表示,目前澳大利亞館的日均客流量是5萬人,工作人員在排隊處會根據人流,分批讓遊客進館,如果遇到雷暴等異常天氣,工作人員會根據實際情況改變遊客入館的節奏。

  另外,從上月開始,澳大利亞館的大部分排隊通道已經轉移到高架步道下,這一舉措受到了遊客的歡迎,無論高溫或是下雨,遊客在高架步道下排隊都是最好的選擇,而館方也考慮在入口處加裝遮陽遮雨棚,讓離開高架步道的部分遊客也排得安心。(李一能 韓磊 楊玉紅)

編輯:徐維彬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