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建議園區應該增設警示標識
近日的連續降雨,使得世博園內的滑倒傷明顯增加。在浦東C片區的醫療站里,滑倒傷較之前增加了近1倍,最近更是達到了近70人,即便是人流相對較少的浦西E片區,有時也有10余人因摔倒而前往醫療站點就診。
瑞金醫院外科陳敏敏副主任醫師說:“我們將每一例摔倒地點都上報給了世博局,希望園區組織方能夠在較易摔倒的地方增加警示標識,提醒市民小心行走。”
昨天上午大雨滂沱,30歲左右的戴先生在世博園內好幾次差點滑倒。最讓他擔驚受怕的是高架步道,他小心慢走,可腳下照樣打滑。“是不是高架步道的路面沒有做防滑處理,怎麼這麼滑?”
根據記者觀察,大部分展館雨天沒有增加特別的防滑措施,場館門口也沒有發放塑料袋,遊人拿著滴著水的雨傘一路參觀。因此,展館入門後的第一段區域地面最為濕滑,也成了腳下打滑的集中地。
“下雨天,人的注意力本來就不容易集中,再加上人多擁擠,高低不平的路面就制造了一些傷害事件。”醫生說,“梅雨不停,摔傷的人只會越來越多。”
前天下午5點,在園區醫療站值班的陳敏敏醫生接診了一位70多歲的老太太,由于路滑,她把自己的嘴唇都摔得開裂了,最後被緊急送往市九醫院縫合。幾乎在同一時間,C片區醫療站里,曙光醫院骨科醫生丁惠峰也處理了一名高度懷疑骨折的老人。
在世博園內,摔傷的多為老年人與小孩,但小孩的傷往往是碰擦傷。因為在滑倒的那一刻,孩子們的身體天生就有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他們有可能會出血,但很少發生骨折。
與孩子比較,老年人身體的靈活度大大下降,再加上骨質疏松等因素,他們摔跤常與骨折聯係在一起。從丁惠峰接診的情況看,老年人骨折的部位要麼在尾骨,要麼就是手腕處。“因為在摔跤的一剎那,很多人都會下意識地用手去撐地面,導致手腕骨折。”他說。
上海的梅雨季節還將繼續,醫生認為,世博園區應該盡快增加雨天路滑的警示標識,提醒遊人緩步慢行,千萬不要只看風景,不看足下。對于各個展館,最好能夠在入口處增加防滑處理。(施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