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連宋的大陸行,美國既表示歡迎,態度又有所保留。未來3-5年內,美國對臺政策的基本傾向不太可能發生實質性調整。了解美國對臺基本心態,兩岸中國人在遏制“臺獨”、推動交流和共同繁榮的事業上,還是可以有所作為
國民黨主席連戰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成功訪問大陸,扭轉了近年來籠罩在臺灣海峽上空的緊張氣氛,為兩岸關係的未來創造了新的機遇。
在這個時候,美國的態度和動向自然也會引起人們的關注。目前,美國官方對當前兩岸關係發展的態勢表達了正面肯定的態度。白宮發言人麥克萊倫表示,美國對跨越兩岸的一係列會面表示讚賞。據國民黨發言人張榮恭透露,布什總統還通過國民黨駐美代表向國民黨主席連戰大陸行表達正面評價,形容連戰此行是“歷史性訪問”。同時,美國的“歡迎”和“肯定”是有保留的。美國在肯定連宋大陸行的同時也多次提出,大陸需要和臺灣領導人陳水扁和執政黨進行對話。毫無疑問,美國的對臺政策是以美國的利益為出發點的,追溯布什政府執政5年來美國對臺政策的演變,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出這一點。
從“協防臺灣”到“反對單方面改變現狀”
2001年布什入主白宮之初,一度採取了縱容“臺獨”的“清晰化”策略。布什說出了“盡其所能幫助臺灣自衛”的言論,同時,美臺軍售和軍事合作在這一時期也達到了十多年來未曾出現過的一個高峰。
布什政府這些言論和舉動極大地刺激了陳水扁和島內“臺獨”勢力的野心。陳水扁很快把“四不一沒有”的承諾拋在腦後,在島內大搞“本土化”、“主體化”運動,推行“漸進式臺獨”路線,並企圖進一步制造“法理臺獨”。
陳水扁的種種舉動顯然不利于“9·11”事件後的美國全球戰略布局。在伊拉克,美國將13萬軍隊和巨大的政治、財政資源陷進了流沙陣;在阿富汗,美國還肩負著捉拿本·拉登、清剿“基地”殘余的任務;在朝鮮和伊朗,美國面臨著棘手的核問題。布什政府不希望在臺灣海峽地區再出現動蕩,從而影響整個亞太地區的穩定。
2003年12月9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訪問美國期間,布什明確表示:“臺灣領導人的言行表明,他可能做出決定單方面改變現狀,對此我們是反對的”。布什用如此直言不諱、不加外交辭令修飾的語言批評陳水扁,顯然表明對臺灣當局所作所為的嚴重不滿。
美國對臺心態有四點,求穩恐“獨”是根本
2004年臺灣地方領導人選舉之後,美國對臺的基本政策立場進一步明晰化。在眾議院國際關係委員會舉行的聽證會上,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凱利在證詞中全面係統地闡明了美國對臺政策,其中值得注意的要點包括:
第一,臺海地區的現狀要由美國來定義。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的政策取決于美國的國家利益和判斷,反過來說,陳水扁所謂“一邊一國”的現狀定義不能左右美國的政策。
第二,必須嚴肅對待中國政府不放棄使用武力的聲明。美國雖然對中國不放棄使用武力的聲明持有強烈異議,“但我們和臺灣領導人如果把這些聲明看作虛聲恫嚇那是不負責任的”。
第三,“臺獨”不利于臺灣的和平與繁榮。“在我們看來,任何單方面走向獨立不會使臺灣得到比它現在已經享有的自由、自治、繁榮和安全更多的東西”。
第四,鼓勵臺海兩岸展開對話。
很顯然,美國對臺政策的基調是反對海峽兩岸的任何一方單方面改變現狀,但鑒于當下的情況,美國更加擔心“臺獨”勢力的猖獗會導致該地區出現不穩定的局勢。因此求穩恐“獨”構成了當前美國對臺政策的基本心態。
未來美對臺政策會出現實質性調整嗎
筆者認為,在未來的3-5年,美國對臺政策的這一基本傾向不太可能發生實質性的調整。這是由美國的全球戰略部署、中美關係的大局以及國內政治結構等基本因素所決定的。
首先,“9·11”事件之後,防止伊斯蘭恐怖主義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結合構成了美國全球戰略的重中之重。這一全球戰略必將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吸引並拖累美國對外戰略的注意力和資源。在臺灣問題上,美國寧可保持穩定,不願意招惹新的麻煩。
其次,當前中美關係的大局基本穩定,合作大于衝突、積極因素大于消極因素。在當前中美關係的所有領域當中,臺灣問題是惟一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的根本性問題。在目前也還沒有出現能夠解決這一問題的條件下,有效地控制臺海局勢,防止局面失控並影響中美關係大局,符合當下美國的利益。
最後,美國的國內政治結構有利于在臺灣問題上保持穩定。2004年美國大選之後,共和黨不僅保住了在白宮的執政地位,而且擴大了在國會的席位,有利于減少政黨政治對臺灣問題的幹擾。布什利用“9·11”事件和反恐戰爭壟斷了外交事務的發言權,使得共和黨右翼等親臺勢力很難利用國會向總統挑戰,臺灣在美國國會遊說的成效也大打折扣。從客觀方面看,以中東為中心的反恐戰略轉移並壓制了共和黨右翼以及新保守派對臺灣問題的關注。從主觀方面看,共和黨現實主義者仍然主導著對華政策的發言權,這部分力量代表著華爾街和大資本家的利益,主張從地緣戰略的高度處理中美關係,不希望臺灣問題的惡化影響中美關係大局尤其是中美經貿關係的穩定。
美國在總體上對連宋大陸行表示正面和積極的評價,這是其當前對臺基本政策決定的。面對臺灣海峽的緊張局勢,美國認為對話“是維持兩岸地區和平穩定的最好方式。在當前的局勢下,了解美國求穩恐“獨”的心態,並借重其鼓勵對話的政策,兩岸中國人在遏制“臺獨”、推動交流和共同繁榮的事業上,還是可以有所作為。
(作者余萬里 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美國外交研究室副主任。)
《環球時報》 (2005年05月16日 第十五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