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戰、宋楚瑜相繼受邀率團訪問大陸,成為兩岸政黨關係乃至兩岸關係發展史上的重大事件。這一切不僅得到了海內外各界的高度評價,引發了島內的“大陸熱”,而且有力地推動了兩岸關係整體氣氛的改善,開創了臺海局勢由過去的對立、動蕩向和解合作、和平穩定方向轉變的歷史性契機。
這樣一種所有中國人都樂見的兩岸關係走勢,確實是歷史必然、人心所向。這些年來,雖有海峽相隔、人為阻礙與政治紛擾,但兩岸同胞之間不僅血脈親情從沒有被割斷,相互理解也在不斷加深,共同利益的連結愈加緊密,期盼兩岸互利雙贏、共謀中華民族振興的心願越來越強。發展兩岸關係,最終實現和平統一是任何人都阻擋不了的歷史潮流。
今年3月,胡錦濤提出的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的“四點意見”,中國共產黨站在民族利益與兩岸同胞福祉的高度,本著真正為兩岸同胞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的精神,以開闊的胸襟,與時俱進地不斷豐富與完善對臺政策,盡最大努力融合兩岸親情,改善與發展兩岸關係。
對于這樣的發展趨勢,“臺獨”勢力自然心有不甘,一直企圖阻撓破壞。過去幾年,“臺獨”逆流在臺灣一度甚囂塵上,取得“話語霸權”,似乎只憑手里那頂“聯共賣臺”的大帽子,就可以壓制住任何不同聲音,把臺灣意識扭曲成“臺獨意識”。但是,潮流不可拒,民心不可欺。去年以來,島內社會人心思定,要求摒棄激進“臺獨”路線,希望兩岸早日實現全面、直接、雙向“三通”,尋求兩岸關係緩和與穩定的呼聲不斷高漲,匯聚成為強大的民意壓力,迫使島內政治勢力進行相應的政策調整。
大陸方面緊緊把握機會,順勢而為。年初以來,積極推動臺商春節包機,使兩岸航空業首次實現了“雙向、對飛、不中停”的歷史性進展;派人專程赴臺吊唁前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先生,以表達大陸同胞對辜先生本人的敬意及對臺灣同胞的尊重;主動表示將採取積極措施擴大臺灣農產品在大陸的銷售,受到了臺灣農民兄弟的熱烈歡迎。尤其是大陸邀請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來訪,在島內引起非常積極正面的反響,給臺海帶來一股春的暖意,為連戰、宋楚瑜的大陸行做了很好的鋪墊。
當前,兩岸關係發展正處于關鍵時刻。兩岸交流會不會迎來一輪新高潮,兩岸關係能否就此擺脫惡性循環的怪圈,走向長治久安的局面,仍有賴于全體中國人和兩岸各界的共同努力。島內其他政治勢力和臺當局將何去何從,人們正拭目以待。胡錦濤在會見宋楚瑜時重申,如果臺灣當局領導人能朝著接受一個中國原則的方向努力,我們是歡迎的。臺灣當局領導人只要不執迷于一黨之私,而是真心從臺灣民眾的切身利益出發,就應該認清形勢,及早抓住機會,做出歷史性的選擇。(孫升亮)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5年05月20日 第一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