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千里之行 始于溝通

  時間:2005-05-18 07:57    來源:     
 
    “唐山過臺灣,無半點錢;煞猛打拼,耕山耕田;咬姜吃醋幾十年,無識埋怨。”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在清華大學演講時,以一曲《客家本色》為引子,形象地道出了先民們歷盡風霜、在臺灣落地生根的艱難歲月和臺灣意識的由來。言者有心,聽者動情,座中不少臺灣同胞落下淚來,在座清華學子和電視機前億萬觀眾也心緒難平:“聽了宋主席的演講,我們對臺灣意識、對臺灣鄉親的想法,有了更深的了解和理解。”

  溝通是相互的。帶著加強兩岸彼此了解的訴求而來,國民黨和親民黨訪問團的大陸之行,是尋根之旅,也是了解之旅,溝通之旅。訪問團一路行來,親身感受了大陸鄉親對骨肉同胞的濃濃親情和對祖國統一的渴盼之情;親眼目睹了大陸一日千里的建設成就和巨大變化;親身體驗了中國共產黨為臺海地區謀和平、為兩岸人民謀福祉的誠意和善意。大陸鄉親也通過與訪問團的面對面接觸、交流和傾聽,了解了臺灣同胞所思所想所感。那一幕幕動人的場景,一個個珍貴的鏡頭,一聲聲感人的呼喚,通過隨行的數百臺灣記者傳回臺灣島內,在臺灣社會影響之大、發酵之深前所未有;對于消除臺灣民眾對大陸的疏離感和抗拒心理,功莫大焉。

  溝通能夠增進互信,化解矛盾,縮小分歧,擴大共識。國民黨和親民黨訪問團此次到訪大陸,與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直接對話,坦誠交換意見,取得了重要成果。無論是共產黨與國民黨達成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還是共產黨與親民黨達成的“兩岸合則兩利,分則兩害,通則雙贏”的共同體認,都體現了雙方對“九二共識”的堅持和對謀求兩岸共同發展、追求中華民族振興的共同責任,對于兩岸關係的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兩岸政黨交流對話的機制已經啟動,溝通的大門已經打開,兩岸涌動著同胞渴望加強溝通、加深了解、促進和平的滾滾春潮。

  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的來訪,曾被媒體稱為“破冰之旅”。破冰旅,大不易。連戰感慨“相見恨晚”,宋楚瑜驚嘆“百聞不如一見”,連戰夫人日前撰文回憶大陸行時,也以“明日隔山岳,再見是何方”來表達“相見時難別亦難”的心情。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連戰、宋楚瑜一行雖破冰而來,攜豐碩成果而去,但兩岸“四百年來的疏離,一百年的隔絕,五十年來的對立”所造成的隔閡與分歧,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消除的,化解冰封狀態需要耐心和時間。好在兩岸的溝通之門已經打開,國民黨、親民黨的來訪,已經在兩岸政黨和同胞之間搭起了一座溝通和了解之橋。千里之行,始于溝通。兩岸的未來,就在這了解和溝通之中,漸露曙光。(王堯)

  《人民日報》 2005年05月18日 第十版
 
編輯:system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