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一九九四年發布的關于臺灣、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就業的管理規章進行修訂的基礎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第二十六號令《臺灣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就業管理規定》〔以下簡稱新規定〕于二零零五年六月十四日由鄭斯林部長簽發,于今年十月一日起正式實施。
新規定在以下幾個方面為願意到大陸就 業的臺灣同胞提供了有利條件:一、放寬了臺灣居民在大陸就業的崗位條件。原規定關于內地用人單位聘雇臺、港、澳人員的條件中,包括“聘雇的臺、港、澳人員從事的崗位是內地暫缺適當人選的崗位”和“用人單位要有勞動部門所屬職業介紹機構開具的,在轄區內招聘不到所需人員的證明,或在勞動部門指導下進行公開招聘三周以上,仍招聘不到所需人員”。新規定中已取消了這兩個條件,不再限制臺灣居民從事的崗位。根據新規定,在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前提下,用人單位元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自主聘雇臺灣居民,這就擴大了臺灣居民在大陸就業的空間。
二、放寬了臺灣居民在大陸就業應具備的條件。原規定關于臺、港、澳人員在內地就業的條件中,包括“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經歷”。新規定中已取消了這個條件。這樣,沒有就業經歷的臺灣青年在大陸高校畢業後,也可以直接在大陸就業。其他臺灣居民只要符合用人單位要求的條件,可以同內地居民一樣平等就業。
三、簡化了臺灣居民在大陸就業的手續。臺灣居民在大陸就業必須辦理就業證,作為就業的有效證明和保障合法權益的依據。原規定中辦理就業證的單位為省級勞動部門及其少數授權的地〔市〕級勞動部門。新規定將辦理就業證的權限下放到地〔市〕級勞動保障部門,聘雇臺灣居民的用人單位可以就近到單位所在的地級市或地區勞動保障局為臺灣居民辦理就業證。此外,新規定還明確了勞動保障部門辦理工作的時限;取消了臺灣居民在同一個用人單位就業,續簽合同前要申請辦理延長就業手續的規定;取消了就業證年檢的規定。這些修改簡化了手續,將使臺灣同胞能夠更方便地在大陸就業。
四、增加了用人單位應為被聘雇的臺灣居民繳納社會保險費的規定。近年來,大陸的社會保險體係已經建立,並不斷完善,為了進一步保障臺灣同胞在大陸就業後的合法權益,新規定增加了社會保險的內容。根據新規定,在大陸就業的臺灣居民可以與大陸居民一樣參加社會保險,享受社會保險待遇。上述新規定的內容,同樣適用于在內地就業的香港、澳門居民。
這個剛剛出臺的新規定是今年五月胡錦濤總書記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先生的會談公報中提出的關于“擴大兩岸人才交流。大陸方面逐步放寬政策,鼓勵和促進臺灣同胞在大陸就業”的政策保障與具體實施,是祖國大陸真誠關心臺灣人民生活、促進兩岸交流與發展的重要舉措,符合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潮流與兩岸人民的意願。北京臺商協會秘書長陳國原表示,“這些政策就是我們一直在爭取的,我們非常需要。政策出臺的速度比我們想像的快了很多,可以說是一步到位,力度也非常大。”
近年來,隨著大陸經濟的快速發展,臺灣同胞來大陸就業人數在增加。據統計顯示,目前臺灣同胞在大陸就業人數約四萬人左右。其中,在滬就業的臺灣同胞約二萬人〔以上數據是指已申辦就業證的臺胞,不包括企業法人代表和其他未登記就業者〕。實際就業人數要遠遠高于這個統計數據。
由于臺灣島內經濟不景氣,失業率不斷創下歷史新高。五年前,臺灣失業率只有百分之一點五,去年平均達到百分之三。五年前,臺灣失業人數不過十六萬人,目前高達三十三萬人,這還不包括大量的隱性失業人數。島內就業機會和薪酬的下降,使很多臺灣同胞希望能夠尋找新的就業途徑。據臺灣“一百零四人力銀行”專項調查,百分之六十四的求職者希望到大陸工作,若臺灣沒有合適的工作,則希望到大陸工作者達百分之八十五。盡管目前大陸就業問題也比較嚴重,但並不影響擁有職業競爭力的臺灣同胞就業;臺灣同胞在大陸的就業也並不影響大陸同胞的就業。相對于大陸龐大的就業市場,臺胞在大陸就業的數字只佔了非常小的一個份額。相反,臺灣人才的進入彌補了大陸產業結構調整所稀缺的具有國際經營經驗的高中級管理人才與高科技人才。
加入WTO後,大陸企業的國際接軌與大陸經濟的迅速發展,為臺灣同胞提供了一個新的就業空間。過去臺胞在大陸工作的機會九成以上由臺商提供,近年來進入在大陸的外資跨國公司,特別是由港臺地區進入大陸的跨國公司里工作的數量在上升,而進人大陸本土企業的仍然很少。據上海最近的一次統計調查顯示,臺胞在上海所工作的企業中,外資企業佔約百分月五十八,臺港澳企業僅約百分之二十五,而在境內企業〔主要指股份制企業和民營企業〕工作的約佔百分之十五,境外企業代表機構約佔百分之二點四。在長三角則以臺資企業為主要的工作企業。由此可以看出,大陸本土企業為臺胞在大陸就業提供了一個很大的成長空間。特別是近年來,大陸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制造業的管理人才與技術人員的需求都大幅增加。據麥肯錫顧問公司估計,在未來十年之內大陸的大企業必須增加雇用七點五萬名以上的主管,才能適應企業擴張需要。同時,大陸經濟快速成長,使大陸企業的薪資逐漸上升,支付高中級經理的薪水也愈來愈有競爭力。隨著大陸本上企業的改制和國際化,需要具有國際化經驗的臺港澳人才的加盟。臺港澳居民就業管理新規定對原規定關于內地用人單位聘雇臺、港、澳人員的條件的放寬,以及沒有就業經歷的臺灣青年在大陸高校畢業後,也可以直接到大陸就業等,對解決臺胞進入大陸本土企業工作,促進兩岸經濟交流與融和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制定和實施的新政策賦予了臺灣同胞在大陸工作、生活,享受與大陸同胞一樣的平等的國民待遇。對臺灣同胞與大陸同胞一樣同等看待,同等管理,這是兩岸人民同屬于一個國家的公民角色和公民
權利的具體表現。同時,關懷自己的同胞,創造條件讓臺灣同胞們與大陸同胞們一起生活、工作,有利于讓臺灣同胞們更深入地了解改革開放以來大陸的發展,了解內地的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各方面,化解一些對大陸的錯誤見解,有利于同屬于“一個中國”的炎黃子孫身份的認同;有利于增進兩岸民眾的相互了解和感情。 稿件來源: 鳳凰網
責任編輯:劍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