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臺胞大陸就業
中國臺灣網站-專題節點-關注臺胞大陸就業
字號:
〔時事評說〕學歷互認需兩岸共同努力

  時間:2005-06-16 15:13    來源:     
 
    中共總書記胡錦濤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日前在北京舉行會談,並就兩岸學生學歷資格認證問題取得共識,中臺辦還據此提出一些相關的優惠政策措施。

  這是從兩岸實際情鶪出發,充分考慮兩岸教育事業發展和人才交流需要的一項新舉措,為日後兩岸學生學歷資格互認開辟一條新路。因此,它對兩岸同胞特別是臺灣學生來說,都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可以創造兩岸雙贏的局面。

  學歷互認理所當然

  近年來,隨著兩岸在文化教育領域的合作與交流日益頻繁,許多臺灣學生十分願意到祖國大陸高校就讀和深造,並希望學成回臺後有公平的就業機會。

  據悉,從1987年大陸高校正式招收首名臺灣學生開始,18年來大陸高校累計已招收臺生2萬多人。目前正在大陸求學的臺生近5000人,他們分別在60多所大陸高校攻讀學位。臺生選讀院係以中醫類居多,超過總數的一半,其次為西醫、法律、經濟等。

  臺生就讀較多的省市依次是北京、上海、廣東、福建等。‘胡宋會’期間,中臺辦正式宣布盡快實施在大陸就讀的臺灣學生與大陸學生同等收費標準,並爭取于年內設立臺灣學生獎學金等多項政策措施。可以預見,今後兩岸互認對方的學歷資格,對臺灣莘莘學子應是一個很好的深造選擇與發展機遇。

  兩岸應共同努力

  眾所周知,祖國大陸不少高校的學術水平,其實都不低于臺灣的大學,其中部分重點大學如北大、清華、復旦、南京大學等,更在世界上排名領先,享有較高聲譽。

  這些高校的學歷在美國、歐洲、日本等都被普遍承認。可是臺灣當局卻出于政治原因,加以人為設限,故至今仍拒不承認大陸高校學歷,但卻承認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學歷。大陸臺生的學歷資格不獲承認,很多人至今學非所用,難以發揮專長,這對臺灣的教育交流和經濟發展不啻是個損失。

  連戰和宋楚瑜的來訪,反映了臺灣的民情和民意,對推動兩岸共同發展繁榮起到了積極作用。但訪問成果能否落實,關鍵還在于臺灣執行當局的立場和態度。

  在此,我們再次呼吁臺灣當局應盡快承認臺生在大陸的學歷資格,以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方便兩岸的人才流動,促進兩岸高等教育交流與合作的進一步發展。

  學歷互認重在實施

  兩岸應當共同解決來大陸求學的臺生學歷認證問題。

  臺灣學生在大陸求學,目前主要面臨兩大難題:一是在大陸獲得的學歷資格在臺灣得不到認可,二是收費問題。

  據悉,目前北大、清華等少數大陸高校逐步實行臺生與大陸學生同等收費以及獎學金平等發放政策。中臺辦提出的政策將有助于更大范圍令臺生在教育領域享受實惠。大陸教育主管部門還將爭取于年內設立臺灣學生獎學金,以進一步資助其學習、鼓勵其成才。

  與此同時,中臺辦宣布逐步放寬臺胞在大陸就業的決定,鼓勵臺胞在大陸考取職業資格證,條件成熟,有望在臺灣設置考點,進一步向臺灣各類專業人才開放就業市場。

  對于在大陸高校畢業臺生的就業問題,大陸方面的政策就更為具體。臺生在大陸就業,只要依法辦理工作證,就可與大陸畢業生一樣在大陸就業。

  至于兩岸的學歷互相認證方面,可採一些靈活方式解決。比如課程學分互通、高校學生互換等開展合作,推動兩岸高校利用各自優勢,培養合乎兩岸需求的人才。

來源:香港商報  

 
編輯:system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