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廣州9月7日電 (楊薇)記者7日從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廣州增城發現了一座底鋪河卵石的帶墓道豎穴木槨墓,據悉,該墓葬是目前所見嶺南地區規模最大的鋪石子木槨墓。
該墓壙長10米,寬6米,墓道殘長約5米,墓口到墓底最深僅0.8米。據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張強祿介紹說,豎穴木槨墓雖因埋藏淺,被晚期建築和農田整改破壞嚴重,但墓底結構保存基本完整,石子面槨板痕清晰可見。
專家們表示,從槨板壓痕判斷,槨室至少分前後室兩個區間,可能有雙重封門。另外,當地考古專家還發現墓室殘存隨葬器物24件,其中玉器2件,原始瓷器和印紋硬陶22件。據悉,該墓出土的由龍虎形牌飾和藍色玻璃管組成的配飾,與南越王墓同類器造型相似。原始瓷杯的精美程度也顯示出墓主人的尊貴身份。
專家們據此推測,墓主人下葬年代在秦至南越國早期,身份屬于級別甚高的貴族官吏,或南越族首領。墓底鋪石子屬戰國至西漢南方越人埋藏習俗,但棺槨制度和墓內隨葬品體現出漢人風格,體現出該階段“漢越雜處”的時代背景。
另外,廣州考古隊還在同一個地方發現了來自新石器時代至元明時期的罕見墓葬525座,面積約15000平方米,出土的文物約2000余件。
參與考古項目的張強祿表示,浮扶嶺墓地作為專門的墓葬埋藏區延續時間近4000年,早到新石器時代晚期,晚到近現代,西周至春秋階段是其高峰期。埋藏墓葬的原有數量推測近千座。浮扶嶺東坡及東南坡的保留區域面積約36000平方米,從現考古發掘區墓葬分布的密度、地表勘查及局部勘探的情況來看,地下埋藏的墓葬數量應有三、四百座之巨。
據透露,目前廣州境內還沒有發現規模如此之大、數量如此之多、延續時間如此之長的古墓地,這在嶺南地區都屬罕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