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姓氏趣聞

錢姓,為何在《百家姓》里排第二?

2009-08-14 14:15     來源:南方新聞網     編輯:趙輝

  前言:《百家姓》形成于宋朝,宋皇室的趙姓、吳越國王的錢姓居前。錢氏除促成錢塘吳越一帶經濟社會發展外,對于國家的統一有獨特的貢獻。今簡要之。  

  五代十國期間,在戰亂紛紛的南方諸國中,最有見識、有作為的是吳越的開創者錢圛,他不但使所據的以杭州為中心的吳越經濟、社會得到長足的發展,還一直堅持正統,心向中原,認同中華南方和北方不可分割,有著明顯的統一意識和實際行動。    

  錢圛,(liu,音留)字具美,小名婆留,杭州臨安人。錢圛出身低微,兒童時代就是孩子領袖。錢家附近有一棵大樹,錢圛和同伴圍繞大樹玩耍,錢圛總是擔當居中指揮的角色,坐在大石盤上調度指揮,還讓兒童列隊訓練,在大人看來,他的號令 “頗有法,群兒皆憚之。”長大後,到處遊蕩,“不喜事生業,以販鹽為盜”(引文見《北史》吳越王世家)。據說,有個民間精通天文、算卜的人,“望牛鬥間有王氣。牛鬥,錢塘分也,因遊錢塘。”風水先生來杭州一帶尋找貴人,進一步認定神奇之氣就在臨安,于是秘密探訪,正逢錢圛適路過,“術者望見之,大驚曰:此真貴人也!”

  關于錢圛,民間還有許多當年破落、後來發跡的傳說,如《今古奇觀》中“錢婆留臨安發跡”等,足見民間對其好感及其影響。

  錢圛出身低微,卻是個好學的人,不但練習武功,還讀了不少“圖緯諸書。”在唐朝末年的混亂中,浙西裨將王郢作亂,石鑒鎮將董昌招募民間鄉兵討伐叛亂,錢圛入伍為偏將,在擊破王郢的戰鬥中,錢圛初露鋒芒,立下戰功。不久,錢圛還擊退了黃巢對杭州的進攻。

  董昌被任命杭州刺史的時候,天下已經大亂。董昌以錢圛為都指揮使,執掌兵權。後來董昌叛亂,錢圛又殺死董昌,執掌了江浙的實權。

  鑒于錢圛的實力和地位,唐王室一開頭就對錢圛採取懷柔和利用的政策。唐昭宗拜錢圛杭州防禦使。景福二年(公元893年,),又拜錢圛為鎮海軍節度使、潤州刺史。乾寧元年,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光化元年,錢圛把鎮海軍總部轉到杭州,唐王室加封錢圛為檢校太師,還把錢圛的家鄉改名為“廣義鄉勳貴里”,以示優寵。

  天復二年(公元902年),唐王室封錢圛為越王。天佑元年,又封為吳王。

  經過幾番徵討擴張,錢圛已經擁有吳越等地;錢圛是具有遠見和胸懷之人,史稱“圛乃以杜棱、阮結、顧全武等為將校,沈崧、皮光業、林鼎、羅隱為賓客。”聚集了不少人才。

  在招納了著名詩人羅隱等一批文武人才後,錢圛實力劇增,影響擴大。

  錢圛善于籠絡人心,他在杭州建立功臣堂,為文武屬下立碑紀功,有五百多人的名字列在碑的背面。

【訂閱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