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顏氏家廟址于泉州晉江安海鎮西北型厝村。始建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距今639年之遙。歷經三次葺修與擴大。面積430平方米。坐巽向乾兼巳亥。供奉吾族一世祖均安公媽雕像。公有兩子,長曰景哲,稱東房;次曰景秀,稱西房。衍派浩繁,人丁旺盛。
顏氏家廟因年代久遠,瀕臨坍塌。適值改革開放,大批華僑回鄉尋根謁祖,倡議修復。遂于1997年春施工重建,至2000年秋完竣。新家廟面積為1560平方米。為古建築風格結合現代布局,設計合理,增築拜壇與南北護厝,還有一對石獅,四對龍鳳石柱,一個庫池,並旗桿、花臺等。封壁皆用有色花崗岩浮雕、透雕,宇內木雕古色古香,雕飾盡致,線條優美。外埕正面壁上鐫刻著吾顏氏先哲賢儒“顏氏家訓”,為吾後昆之訓勉。顏氏家廟依山勢前低後高,氣勢磅薄,富麗堂皇,充分體現了閩南古建築技藝之精湛。
顏氏家廟裔孫布居在型厝村和西安村。鐘靈毓秀,賢才輩出,科甲蟬聯。于明清兩朝,出過二名進士,十六名文武舉人和三十八名秀才和國子監生,尤其遠在十五世紀三十年代族人顏嗣祥即出洋詣暹羅謀生,為安平最早出國的華僑。400年來,吾族民遂陸續大批相率出洋,形成龐大的華僑群體,總人口約達一萬多人,足跡遍及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