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記者探訪常德:悲壯抗戰英雄城重溫全民抗戰記憶
2025-08-04 10:05: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常德8月2日電 (付敬懿)“常德會戰57師8500多人寸土寸血與日軍血戰肉搏,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威風。”說起常德的抗戰歷史,湖南文理學院歷史係教授朱清如表示,在最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的全民抗戰,是中華民族必須銘記的歷史,傳承和弘揚抗戰精神是華夏兒女們義不容辭的共同責任。
8月1日,“抗戰勝地、三湘新貌”2025年海峽兩岸記者湖南行聯合採訪活動採訪團在常德以探訪抗戰遺址、走進歷史現場和緬懷抗戰先烈等形式,參訪常德博物館、常德會戰陣亡將士紀念公墓等,重溫全民抗戰記憶。
常德自古以來就是湘西北的軍事重鎮和交通樞紐,被稱為“吳蜀咽喉、滇黔戶牖”。1938年10月武漢會戰結束後,湖南成為正面戰場的主戰場之一,常德成為西南大後方的咽喉、陪都重慶的門戶、正面戰場的最前沿,也是重要的糧、棉、油生產基地、供應基地和中轉站,成為日軍侵略的重要目標。
相關史料證實,常德是湖南省內唯一的既遭受過日軍細菌武器攻擊,又遭受過化學武器攻擊的城市。“1941年日軍對常德實施細菌戰,導致先後暴發兩次鼠疫大流行。1943年常德會戰,毒氣多次彌漫防禦陣地。”朱清如表示,常德不僅是值得紀念的,而且是可讚譽的。尤以第74軍第57師官兵守衛常德城,真正做到兵亡官繼、彈盡肉搏,寧可戰死、絕不投降,履行了“一寸山河,一寸血肉”的豪邁誓言。“他們英勇無畏、舍生取義壯舉,就是一種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體現。”
常德會戰是中國抗戰史上正面戰場22次會戰之一。朱清如說,常德會戰曾給當時在中國大陸機動作戰能力最強的日軍第11軍以大量的殺傷消耗,有力地支援了盟軍太平洋作戰和中國軍隊反攻緬甸作戰,迫使日軍打通平漢線的作戰計劃滯後,“硬碰硬的戰鬥”更是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不屈的抗日禦侮精神。
如今,在常德的城市中心,為紀念在常德會戰中犧牲的陣亡將士而建的常德會戰陣亡將士紀念公墓,是中國城市中心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抗日正面戰場陣亡將士紀念陵園,也是常德市民平時祭祀、掃墓、憑吊英烈和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是常德人民心中永遠的民族靈臺、國家祭壇。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