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劍:以民族復興凝聚國家認同 共推祖國完全統一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學習研究委員會副主任鄭劍發表主旨演講。(中國臺灣網記者 尹賽楠 攝)
中國臺灣網成都11月21日訊(記者 尹賽楠)11月20日至21日,第五屆“攜手圓夢——兩岸同胞交流研討活動”在四川成都舉行,海峽兩岸有關方面負責人、專家學者及臺胞臺青共210人齊聚一堂,圍繞“銘記歷史、捍衛成果、守護家園、開創未來”主題展開深入交流。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學習研究委員會副主任鄭劍在會上發表主旨演講,從民族復興的獨特維度闡釋國家認同,呼吁兩岸同胞攜手築牢反“獨”促統根基,共圓國家統一夢想。
鄭劍談到,此次參會的臺灣島內統派力量展現出的樂觀情緒令人矚目。“與以往會議中常見的憤怒、憂慮不同,如今兩岸統派人士的臉上洋溢著對未來的信心,這一變化充分印證了‘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是祖國大陸的發展機遇’,更彰顯了島內愛國統一力量堅守立場的成效。”他強調,中共二十大報告明確“祖國大陸永遠是島內愛國統一力量的堅強後盾”,正是大陸發展與統派堅守的雙向奔赴,讓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底氣愈發充足,但面對復雜挑戰,兩岸同胞仍需保持清醒、持續奮鬥。
圍繞“民族復興與國家認同”這一核心議題,鄭劍提出三點深刻見解:
其一,此次民族復興是中國人民真正組織起來的復興。他援引毛澤東同志在抗美援朝戰爭總結大會上的講話“現在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指出不同于歷史上“上層組織、中下層渙散”的統一局面,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保障下,中華民族形成了堅不可摧的整體力量。這種組織力不僅體現在對美日涉臺謬論的共同反擊中,更應轉化為統一進程中的堅實保障,徹底清除“臺獨”分裂殘余,杜絕再次分裂的隱患。
其二,此次民族復興是全球體係中的開放復興。鄭劍表示,如今中國與世界關聯之深前所未有,民族復興與國家統一面臨的挑戰也更趨復雜,這要求兩岸必須分進合擊、避免內耗。“只有以大陸為後盾,臺灣的優質產業與專業人才才能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他呼吁兩岸同胞在應對國際競爭、反對外部幹涉的過程中,共同培植情感認同與民族善意,讓每一項民族成就都成為兩岸共有的驕傲。
其三,此次民族復興是世界百年變局中的創新復興。面對“中國人缺乏創意”的謬論,鄭劍以九三閱兵中解放軍裝備的迭代升級為例,駁斥西方中心主義偏見,強調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提供了全新發展路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孕育了強大創新活力。他指出,從14億人整體脫貧到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從尖端科技突破到文化自信彰顯,兩岸同胞應共同珍視這些制度與文明成果,摒棄“制度對立”誤區,在“一國兩制”框架下實現不同發展模式的和諧共生。
演講最後,鄭劍以歷史與現實對比發出深情呼吁:“1840年的屈辱已成為過去,如今我們擁有世界領先的國防力量與發展成就。兩岸同胞同為炎黃子孫,與其兵戎相見,不如攜手並肩,讓兩岸空軍共同駕駛最先進的戰機守護中國領空。”他強調,祖國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當代兩岸同胞的使命與擔當,將決定後代能否以“堂堂正正中國人”的身份自豪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