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連心,兩部滇臺主題微短劇首映儀式在昆明舉行——《山海心語 花香兩岸》《果然有你》開播,以文藝共創深化雲臺融合發展
2025-11-13 23:16: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開機儀式劇組人員合影留念(中國臺灣網記者 葉春祿 攝)
中國臺灣網昆明11月13日訊(記者 葉春祿)11月13日下午,由雲南省臺辦主辦,昆明市、保山市、文山州臺辦,雲南網、中新社雲南分社、中國臺灣網協辦的微短劇《山海心語 花香兩岸》《果然有你》首映儀式在雲南日報全媒體中心舉行,國務院臺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朱鳳蓮,雲南省臺辦主任鄧恆源,雲南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李紹明、臺灣知名演員李志希等兩岸各界領導嘉賓齊聚一堂,活動由雲南網專業主持人周鑫全程主持,通過光影藝術搭建起兩岸同胞情感共鳴的橋梁,共同見證兩部以兩岸真實故事改編的文藝新作亮相。
光影流轉,用創作情係兩岸
首映儀式上,與會嘉賓集中觀看了兩部微短劇的主題曲MV與先導片。《山海心語 花香兩岸》作為雲南首部兩岸花卉文旅微短劇,其主題曲《花海情緣》由雲南青年歌手張夢作詞,雲南青年作曲家、音樂制作人孔雲峰作曲,以唯美的畫面和動聽的旋律,生動詮釋了雲南花卉產業與兩岸愛情故事的交融;《果然有你》主題曲——《此心安處是雲南》由楚雄州大姚縣文旅局普長兵作詞作曲、彝族歌手劉懿萱演唱,唱出了選擇在雲南安家立業的臺胞對這片土地的眷戀。
《山海心語 花香兩岸》與《果然有你》兩部微短劇各有不同,但在創作背景和故事特點上又有著相同的靈感起源。《山海心語 花香兩岸》以臺商兩代人在滇創業故事為主線,描繪了主角陸宇凡從大學畢業來昆繼承花卉事業的抵觸迷茫,再到攜手昆明女孩安寧深耕產業的成長軌跡;《果然有你》則以雲南水果產業為切入點,以臺灣青年小林的視角展開,聚焦在滇臺商臺青的真實生存與成長圖景,被導演施紹林定義為“能聞到果香、感受到人情”的寫實作品。
文藝紀實,以經歷豐滿角色
20世紀90年代,依托雲南氣候與土地資源優勢,第一批臺商率先涉足特色農業領域,以茶葉、花卉等經濟作物種植為核心,將臺灣先進種植技術與雲南本土資源結合,由此開啟了臺商在雲南代代生活的歷史篇章。2012年首屆雲臺會舉辦,國務院臺辦與雲南省政府聯合搭建的交流平臺推動臺商投資從分散走向集聚,逐步形成“高端花卉 + 精品水果 + 生物科技”的產業集群,如今已吸引了兩代臺胞前來昆明交流、定居、創業,與雲南同胞共建美麗家園。
也是基于這樣的歷史背景,《山海心語 花香兩岸》與《果然有你》兩部微短劇都聚焦在滇臺商臺青的真實生活,《果然有你》中汪叔、曾伯等演員本身就是臺商,通過本色出演將自己的創業故事搬上銀幕;《山海心語 花香兩岸》中的角色陸宇凡、王昆、魏仁等,原型都可追溯。魏仁一角的扮演者鄭威仁,2011年赴滇創業,如今已經是雲南省青年創業協會副會長,在他的幫助下,有更多的臺灣青年來到了雲南立業安家。
兩岸同心,以產業共話融合
雲南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李紹明在致辭中提到,“雲花”不僅是地理產物、傳統產業,更是精神象徵與創新舞臺——它從商品升華為連接兩岸情感的文化符號,劇中臺青將臺灣現代農業科技與雲南花卉產業結合的情節,正是產業融合的寫照。臺商演員汪志哲在首映儀式上分享了創業中收獲的兩岸情誼,他提到,創業路上始終離不開大陸各級政府的暖心扶持,而他也以產業發展回饋這份支持,汪志哲的牛油果基地成了帶動當地民眾增收的重要平臺,基地常年招收 30 多名固定工人,採摘季時能帶動 140 名左右農戶就業,形成了深厚的政企、民生情誼。
雲南省臺辦主任鄧恆源表示,近年來,雲臺產業合作持續深化,雲南以雲臺會、七彩雲南·相約臺灣、海外臺胞雲南行等品牌活動為紐帶,組織臺灣農企、青年代表走進雲南,在種植技術、市場開拓、品牌打造中共享機遇。如今,臺灣的精致農業理念與雲南的生態資源優勢深度融合,兩岸同胞共同培育的“雲花”“雲果”正綻放出更加絢麗的產業之花。
攜手同行,以短劇再啟新篇
2025年10月下旬,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其中提到“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加快發展文化產業”,以及深化兩岸交流合作,增進兩岸同胞福祉。國臺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朱鳳蓮表示,“這兩部微短劇的推出,體現了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的三個成果,一是緊抓機遇,促進兩岸影視合作的成果;二是勇于創新,推動兩岸媒產融合的成果;三是久久為功,促進兩岸文化交流的成果。”
消除陌生和誤解的最好方式,就是基于同文同種的文化交流。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臺灣創作者走進雲南,用鏡頭記錄彩雲之南的生態之美、人文之韻;越來越多的雲南題材通過影視作品走向臺灣,讓臺灣同胞感受“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這種雙向的文化互動,正是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生動寫照。
據悉,兩部微短劇後續將通過央視頻、臺灣中天電視等兩岸主流媒體,以及抖音、YouTube 、紅果短劇等新媒體平臺同步推送,形成立體傳播矩陣。劇集將以“文旅 +”“青年交流 +” 的創新形式,讓更多臺灣同胞領略雲南的自然之美、產業之興與人文之盛。未來,還會有更多兩岸相關領域從業者,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精華,大膽創新積極交流,共同參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作更多助力兩岸交流的作品。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注入持久文藝動力,推動雲臺融合發展向更深層次邁進、向更寬領域拓展。
[責任編輯:李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