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獻匯刊三編》發布和出版座談會在京舉行
2025-11-13 21:29: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臺灣文獻匯刊三編》發布和出版座談會13日在京舉行。(中國臺灣網記者 李寧 攝)
中國臺灣網北京11月13日訊(記者 李寧 李銳)11月13日,由福建師范大學、九州出版社共同主辦的《臺灣文獻匯刊三編》(100冊)(簡稱《三編》)發布和出版座談會在北京臺灣會館舉行。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仇開明、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王衛星、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楊毅周、福建省臺灣同胞聯誼會黨組書記劉良輝、福建師范大學校長鄭家建出席並致辭。來自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福建師范大學等單位的三十余位專家學者出席會議並發言。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仇開明。(中國臺灣網記者 李寧 攝)
仇開明在致辭中指出,《臺灣文獻匯刊三編》以大量的史料證明了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豐富的文獻證實了臺灣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完整的譜牒印證了兩岸同胞同根同源、血脈相連,以詳實的檔案記錄了歷代中國政府對臺灣的有效治理。此次出版《三編》,既為我們進行涉臺學術研究,客觀、全面地認識臺灣社會歷史變遷,打下了堅實可靠的文獻基礎,也為我們理解兩岸關係和臺灣問題的歷史經緯,提供了真實而豐富的第一手史料。希望這套文獻史料能夠成為涉臺學術界深入研究臺灣問題的重要寶庫,成為社會各界了解臺灣歷史的重要窗口,成為兩岸同胞共同追溯歷史、啟迪未來的重要材料。

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王衛星。(中國臺灣網記者 李寧 攝)
王衛星表示,《臺灣文獻匯刊三編》不僅是一項學術工程、文化工程,更是一項凝聚民族精神、促進祖國統一的基礎工程。我們要以《臺灣文獻匯刊三編》的出版為契機,進一步推動兩岸學術機構、文化團體和專家學者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共同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鼓勵更多有識之士參與這項意義深遠的工作,持續豐富和完善臺灣歷史與兩岸關係文獻體係,為增進兩岸同胞思想溝通與情感融合提供堅實的學術支撐和文化滋養。

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楊毅周。(中國臺灣網記者 李寧 攝)
楊毅周指出,《臺灣文獻匯刊三編》係統匯集了散佚于兩岸及海外的珍貴臺灣歷史文獻,其中多為首次面世的孤本、稿本、抄本及家族文書,具有很高的學術和理論價值。他表示,《三編》的出版,是對“臺獨”錯誤言論最有力的回應。該叢書不僅是一項重要的學術工程,更是一項凝聚民族情感、築牢文化認同的基礎工程。期待《臺灣文獻匯刊》係列持續發揮連接兩岸同胞心靈、增進中華文化認同的精神紐帶作用。

福建省臺灣同胞聯誼會黨組書記劉良輝。(中國臺灣網記者 李寧 攝)
劉良輝表示,《臺灣文獻匯刊三編》作為閩臺歷史展示溯源工程的重要成果,對于深刻揭示臺灣地區的發展變遷與兩岸同胞的血緣聯係,印證海峽兩岸一脈相承的文化傳統,增強兩岸同胞的歷史觀認同,以及有力反制“臺獨”歷史謬論等方面,均具有特別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我們將繼續支持此類文化工程,通過學術合作、青年交流等多種形式,為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貢獻福建力量。

福建師范大學校長鄭家建。(中國臺灣網記者 李寧 攝)
鄭家建指出,福建師范大學長期致力于臺灣文獻與兩岸關係研究,形成了深厚的學術積淀。《臺灣文獻匯刊》及其《續編》《三編》正是學校深耕對臺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未來,學校將繼續發揮學科、人才與科研綜合優勢,不斷拓展臺灣研究的廣度和深度,繼續推出更多具有重要影響的學術精品,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會議現場。(中國臺灣網記者 李寧 攝)
福建師范大學方寶川教授代表編委會介紹了《臺灣文獻匯刊三編》的編纂緣由、體例特點、主要內容及其重要的學術價值與現實意義。與會專家普遍認為,《三編》是繼《初編》《續編》之後,海峽兩岸臺灣歷史文獻整理領域的又一里程碑式成果。它的出版不僅為客觀、全面、深入地研究臺灣歷史提供了堅實的文獻基礎,更以鐵的事實印證了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學術價值與深刻的歷史意義。

贈書儀式。(中國臺灣網記者 李寧 攝)
活動現場舉行了贈書儀式。福建師范大學向中國國家版本館贈送《臺灣文獻匯刊三編》(100冊)。

《臺灣文獻匯刊續編》圖書。(中國臺灣網記者 李寧 攝)
據悉,福建師范大學曾于2004年、2016年相繼在九州出版社出版《臺灣文獻匯刊》(100冊)和《臺灣文獻匯刊續編》(100冊),在海內外學術界產生重大影響。此次推出的《臺灣文獻匯刊三編》(100冊)延續以主題性專輯為綱的編纂體例,注重學術視野與問題意識,共設“南明鄭氏”“平臺治臺”“詩文別集”“輿志風俗”“書院科舉”“譜牒家乘”“1874年日本侵臺事件檔案”七個專輯,收錄涉臺典籍150部、歷史檔案434件,進一步填補了臺灣歷史文獻整理與研究領域的若幹空白。
[責任編輯:李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