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胞“刷臉”通關!廈金“小三通”開啟智能快捷通道
2025-11-06 13:53: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根據國家移民管理局發布的支持擴大開放服務高質量發展10項創新舉措,今天起,廈門高崎國際機場、五通客運碼頭口岸開始推廣應用智能通關。今天上午,廈金“小三通”客運航線迎來首批通過“刷臉”通關的臺胞。
上午8點多,在廈門五通客運碼頭邊檢出境查驗大廳,160多名旅客準備搭乘第一班船前往金門,首批符合走智能快捷通道的旅客在廈門邊檢總站高崎邊檢站民警的指引下順利“刷臉”通關,每位旅客的通關時間不超過10秒。
廈門高崎國際機場、五通客運碼頭2個口岸是連接臺灣地區的重要通關口岸。其中五通客運碼頭,是大陸最大的對臺海港客運直航口岸,也是構建“廈金同城生活圈”的核心交通樞紐。在口岸現場,高崎邊檢站也加強了通關現場標識指引和前置引導,協助首次使用智能快捷通道的旅客獲得更好的通關體驗。目前,高崎國際機場、五通客運碼頭34條快捷通道同時具備“刷臉”通關和刷證通關功能。
高崎邊檢站副站長 陳錦來:智能快捷通道採用了更加先進的智能互動屏,前置提供全方位的溫馨提示和操作指引,安裝多角度攝像頭,進一步提升了面相靈敏抓取、瞬時採集、智能識別的速度,配套高靈敏度指紋儀,進一步提升出入境旅客的通關便捷度和體驗感。
廈金“小三通”客運量累計超2300萬人次
2001年1月2日,廈金“小三通”客運航線正式啟航。24年來,這條連接兩岸的“黃金通道”從年客運量2萬余人次,發展到累計超2300萬人次,見證了兩岸往來從“個案審批”到“智能通關”的時代跨越。
在五通客運碼頭,臺胞林慧娟正在選購特產。每個月兩次往返廈門和金門探親的她,已經在廈門工作生活了13年,親歷了廈金“小三通”航線的每一次變化。
出境查驗大廳內,林慧娟推著行李車走向“大件行李通道”。這條專用通道,讓攜帶大件行李的旅客能夠快速通行,排隊時間從過去的20分鐘縮短到現在不到5分鐘。
此外,航線的硬件也實現全面躍升。碼頭從簡陋的設施,到如今現代化的三期候船樓,船舶從基礎客船升級為最大可載客350人的雙層客輪,單班運力大幅翻番。
截至目前,廈金“小三通”航線累計客運量突破2300萬人次,已成為連接兩岸不可或缺的“黃金通道”。
從“臺胞證”看兩岸情 智能通關再續新篇
從2001年“小三通”開通到2008年海峽兩岸海運直航、空運直航和直接通郵的“大三通”正式啟動,兩岸交流更加深入,而臺胞證的迭代也見證了兩岸從有限往來到密切往來的歷程。
廈門高崎國際機場是“大三通”的重要航點,臺商范姜鋒正在邊檢出境大廳使用智能快捷通道通關,僅用8秒就完成了整個流程。
1987年,第一批探親臺胞持《臺灣同胞旅行證明》踏上大陸,開啟了兩岸人員往來的新階段。1992年,《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正式啟用,2015年卡式臺胞證全面推行。2025年11月5日推廣應用智能通關,將適用范圍擴大至所持5年有效臺胞證的臺灣居民,實現“刷臉即走”。
高崎邊檢站“同心橋”服務組負責人 顏曼:為了進一步提升往來臺胞的通關體驗,我們在口岸現場設置了楓橋咨詢崗,第一時間為出入境臺胞提供政策指引。同時,在採集備案區及快捷通道區域,也安排了民警為臺胞高效通關提供引導幫扶,真正實現臺胞即到即檢、一路暢通。
自2008年兩岸實現全面直接“三通”以來,海上直航、空中直航、直接通郵的推進,為兩岸人員往來和經貿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如今,隨著智能通關服務的深化,這條連接兩岸的親情紐帶正變得更加便捷高效。
[責任編輯:黃曉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