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樂人投身閩南語歌曲
盡管市場不景氣,但臺灣唱片經紀人歐修智觀察到了唱片業的一個有趣現象,越來越多的粵語歌曲制作人轉為創作華語歌曲,而許多原本從事華語音樂的制作人,轉而創作閩南語歌曲。歐先生說,自從香港回歸以後,與大陸的融合更加緊密,港星為了搶佔大陸的市場,紛紛放棄原本擅長的粵語歌。而與此同時,閩南語因為漸漸得到大家的重視,反而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這個創作的行列中。這些都是未來閩南語歌曲的希望所在。
歐先生舉例說,臺灣歌手王中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王中平早年出道是憑借華語歌曲而走紅,後來因為出演“鄉土劇”,有時需要演唱主題曲,轉而就唱起了閩南語歌曲。近年來,閩南語在臺灣很流行,不僅學校中廣為普及,連八點檔的連續劇,都改用閩南語,這也使得閩南語歌曲有了更多的表現空間。
臺灣音樂制作人吳梵說,閩南語有8個聲調,它保留了古代漢語的原始滋味,使得閩南語歌曲也有些獨特的音律,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樂人發現並著迷于它的這種特質,有些人不僅僅是為了賺錢而去從事閩南語歌曲的創作,而是真正發自內心的愛好。
渠道:選手參賽渴望“被造星”
據了解,全球講閩南語的人比講粵語的多,但顯然粵語歌的流行程度遠超過閩南語歌曲。不過,令閩南語音樂人欣慰的情況正在逐步出現。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