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規模創歷史新高 中國與東盟連續5年互為第一大貿易夥伴
2025-11-20 10:51: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2026年將迎來中國—東盟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建立5周年。從本月16日至19日,中國—東盟中心與福建省共同主辦了“2025中國—東盟周”。中國與東盟連續5年互為第一大貿易夥伴,經貿往來蓬勃發展。
在外部不確定性增多、國際經貿秩序面臨嚴峻挑戰的背景下,中國東盟雙邊貿易逆勢而上,彰顯強勁韌性和活力。據中國海關統計,2024年,中國東盟貨物貿易總值為9821億美元,規模創歷史新高,較2002年中國—東盟開啟自貿區建設進程時增長了16.9倍。2022年以來,中國東盟進出口保持穩中向好態勢,進出口規模連續3年保持在9000億美元以上。2025年前10個月,中國東盟貿易總值達8627億美元,同比增長8.2%,彰顯出雙方經貿合作巨大潛力。
東盟首次成為浙江最大貿易市場
今年是中國—東盟自貿區成立15周年,在關稅減免與貿易便利化政策的推動下,中國與東盟產業互補優勢充分釋放,形成了深度嵌入的分工協作體係。以我國外貿大省浙江為例,今年前10個月,東盟首次超過歐盟成為浙江最大的貿易市場。
據杭州海關統計,今年前10個月,浙江省對東盟貨物貿易進出口7106.1億元,同比增長16.2%,東盟首次超越歐盟,躍升為浙江第一大貿易市場。
在全球能源轉型推動下,新能源汽車等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產品日益成為浙江外貿出口的一大亮點,也是推動對東盟出口快速增長的“重要引擎”。前10個月,浙江對東盟出口4886.7億元,同比增長16%,其中出口新能源汽車增長1.9倍。
除了整車出口,浙江新能源汽車企業還在東盟加速產業鏈布局。比如,金華的這家新能源車企,在今年4月與全球知名汽車制造商宣布在馬來西亞啟動品牌旗下的首款明星車型的本地化組裝,而另一家浙江汽配行業的龍頭企業則準備進一步擴大在泰國的生產基地,深耕東盟汽車零配件市場。
東盟連續8年是我農食產品第一大貿易夥伴
中國—東盟的貿易快車讓中國的技術和產業鏈優勢與東盟的生產成本優勢完美融合,同時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也吸引著東盟的優勢產品,東盟已連續8年保持中國農食產品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仍以浙江為例,早在2012年,東盟就已成為浙江的最大進口來源地。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10個月,浙江自東盟進口2219.4億元,增長16.6%,其中農產品的進口增幅超過40%。
11月16日,一架來自越南的客機腹艙內帶來了越南的特產——1200千克波紋龍蝦。飛機剛落地,這批龍蝦便被迅速轉運至進境食用水生動物指定監管場地。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東盟新鮮水果、水海產品擺上國內餐桌,越南的龍蝦、泰國的香米、馬來西亞的榴蓮、印尼的咖啡等都已成為國內生鮮超市中的明星產品。今年2月浙江首個空港綜合性指定監管場地投入使用,場地距停機坪僅300米,貨物轉運距離縮短50%。
不僅進出口貨物通關快,海關還積極推廣“中國海關優惠原產地服務平臺”,幫助企業充分享受政策紅利。據統計,今年前10個月,杭州海關簽發中國—東盟自貿協定原產地證書54萬份,同比增長15.7%,助力企業在進口國享惠約80億元。
杭州海關關稅處副處長 杜吟秋: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協議的簽訂,標志著雙方的經貿合作進入了新的階段,新協定在海關程序、貿易便利化方面都實現了重要的突破。我們將全面推進原產地證書“智能審核+自主打印”的模式,不斷提升簽證的便利化水平,使更多的浙江制造、浙江品牌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推向東盟市場。
[責任編輯:黃曉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