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布會 | 新聞人物

德國研究:核事故使女嬰減少 日美或現男嬰潮

時間:2011-06-07 11:01   來源:中國新聞網

  據臺灣《聯合報》7日報道,德國一項研究發現,核試爆與核電站輻射會影響嬰兒性別,過去數十年可能已導致全球減少幾百萬名女嬰,造成男女比例失調。

  德國慕尼黑赫蒙霍茲衛生與環境研究中心科學家分析美國與39個歐洲國家1975年至2007年的人口資料發現,這些國家1964年至1975年間的男嬰數量異常增加,東歐國家在1986年後也出現此現象。

  研究作者之一薛爾伯(Hagen Scherb)說,1963年原子彈試爆與1986年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災的來年,是男嬰多于女嬰的高峰期。上述這些事件中,氣流將輻射塵帶到全球,因而影響嬰兒性別。

  科學家發現,愈靠近輻射來源,嬰兒性別受到的影響愈大。切爾諾貝利核災來年,烏克蘭的鄰國白俄羅斯男嬰多于女嬰的失衡狀況,比法國明顯。在德國與瑞士核電站35公里內,男女嬰失衡也較顯著。

  在正常情況下,男嬰與女嬰的比例是105比100,因輻射影響所增加的男嬰數量小于1%,但由于輻射傷害會持續,因此男女嬰失衡現象也會持續數年。

  男性精子只會帶有X或Y其中一種性染色體。研究稱,先前用動物做的試驗發現,輻射會損害帶有X染色體的精子,相對升高帶有Y染色體精子和卵子結合的幾率,導致男嬰增加。

  在日本福島核災後,科學家推估另一波男嬰潮即將到來,尤其是日本和美國西岸。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