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反“獨”促統

(走轉改)吐祥鎮:用“生姜”鋪出一條康莊大道

2016年03月17日 14:09:00  來源:中國奉節網
字號:    

  中國奉節網訊(記者 劉詩斌)3月15日,早上的第一縷陽光照進奉節縣吐祥鎮雙河村時,山溝溝里的居民已經忙碌在地頭多時了。

  雙河村距奉節縣城150公里,幅員面積23平方公里,海拔高度350米—1260米,係重慶市級特困村。雙河村共有4個社,557戶,1993人,其中低收入貧困人口62戶,177人。勞動力805人,佔總人口的40.4%。

  當地居民介紹,在山里還沒有一條像樣的路時,平時生產生活只能依靠肩挑背扛、騾馬代力,原有的幾戶人家,青壯力都因為吃不下來這份清苦,都選擇外出務工求出路,曾經肥沃的土地也荒蕪了下來。

  去年,迎著舉國上下的脫貧攻堅行動,一陣生產力與生產方式轉變的“春風”吹進了山溝溝里。路通了、水進戶了、也不再滿山尋找信號打電話了,這讓沉寂許久的村子再次回到了昔日熱鬧的場面,

  “有政策鼓勵、有資金支持、有技術支撐,發展產業就有了底氣和信心。”丁天軍曾輾轉沿海多個城市,鋼筋、水泥、裝模板,什麼樣的工作都從事過,離鄉背景十幾年,荒了家園、疏了親人,卻一無所獲。去年回家探親時了解到在家鄉發展產業的各種政策後,便決定留了下來,在吐祥鎮政府的幫助下,流轉了100余畝土地,跟隨政府產業布局發展生姜種植。

  “大戶流轉了我們的土地,每年給租金,閒下來時幫助大戶管理田間地頭,又增加一項收益,比出門打工不會差。”李能經是丁天軍以每天80的勞動報酬請來的鐘點工,72歲的老人還很健碩,鋤頭揮動仍然有勁。他說在這個年紀,外出沒人收,現在在家門口打零工,還能有時間種自已的土地,幸福生活有了盼頭。

  據吐祥鎮黨委書記易容華介紹,雙河村只是該鎮產業布局其中的一個點,目前在全鎮已流轉出3000余畝土地,不計套種農作物,僅生姜一項,按平均畝產4000公斤、1.6元/公斤的保底價計算,可為全鎮創收近2000萬元。

  據了解,該鎮為盡快實現全面脫貧,以及已脫貧戶不再返貧,舉全鎮之力打造生姜集中連片種植示范基地,這有利于將撂荒地整合重新起用,又解決了當地貧困人員的就業問題,為農戶增收致富 “鋪”出一條長遠之路。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