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政部向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提交的預算報告顯示,2011年公共財政預算主要指標擬安排為:全國財政收入89720億元人民幣,加上從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調入1500億元,可安排的收入總量為91220億元,支出100220億元。
全國財政收支差額9000億元,佔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2.5%下降到2%左右。其中,中央財政赤字7000億元,比2010年預算數減少1500億元。財政部代理發行地方政府債券2000億元。
財政部提交的《關于2010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1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表示,2011年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優化投資結構,加強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調整完善稅收政策,促進企業發展和引導居民消費;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今年要集中財力辦好加大教育、保障性安居工程投入力度等幾件保障和民生的大事。
報告介紹說,2010年全國財政收入83080.32億元人民幣,比2009年增長21.3%。加上預算安排從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調入100億元,使用的收入總量為83180.32億元。全國財政支出總量為93180.32億元。
全國財政收支總量相抵,差額1萬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赤字8000億元,比預算減少500億元。2010年末,中央財政國債余額67526.91億元。地方財政收支總量相抵差額2000億元,由財政部代理發行地方政府債券彌補。
報告指出,2010年中央財政收入增長較快,是經濟發展、物價上漲以及2009年財政收入基數相對較低等因素的綜合反映。
報告表示,過去的五年,全國公共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21.3%,國家財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投入大幅增加,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全面實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