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布會 | 新聞人物

北京全城大擁堵或今日重現 八年“治堵”難治本

時間:2010-09-19 10:05   來源:新京報

  京華時報評論文章:北京驚天大堵呼喚破解之路

  市區交通擁堵時間已達每天5小時,交通擁堵范圍正由市中心區向外圍和放射線道路蔓延。形勢逼人,如果拿不出行之有效的治理對策,任由“辦法落後于困難”的情況發展下去,擁堵將成為北京城市發展的心腹大患。

  天街小雨潤如酥,滿城盡是堵車路。9月17日的北京,一場小雨引發了全城大擁堵。所有環線道路、主要大街、交通樞紐等出現不同程度擁堵,市區晚高峰擁堵路段峰值達到創紀錄的140條,的哥抱怨平時三分鐘的路程走了半小時,央視主持人白岩松感慨“堵不忍慘”,網友驚呼“一場小雨,足以擊癱北京交通!”

  京都米貴,居大不易,行更為不易。調查數據顯示,北京市民每天平均上下班在路上消耗的時間為40分鐘,居全國之首。本來,堵車在北京已是家常便飯,大家已經堵得習慣了,疲勞了,不想忽地來了這麼一場“驚天大堵”,多少給疲勞的人們猛一激靈。

  面對此次大擁堵,交管部門給出了天氣不好、事故多、出行集中、節日臨近、新車增多等解釋。固然,這些因素無不是堵車的推手。但這樣的解釋還是不在點上,難以讓人信服。有專家指出,擁堵的病根,還在城市規劃問題和人口日益膨脹的現狀。城市攤子越鋪越大,人口越來越多,而城市規劃遠遠跟不上發展的需求。在這一矛盾背景下發展起來的交通係統,先天不足,後天失調,就好比平素就弱柳扶風的林妹妹,風和日麗還能勉強行幾步,一旦下雨下雪,哪里還扛得住?

  近年來,從環線建設到地鐵布局,從尾號限行到快速公交,決心之大,投入之多,無不凸顯了北京為緩解交通擁堵所作的艱苦努力。然而,時至今日,交通擁堵問題仍未有根本改善的跡象。據預測,2015年北京機動車保有量將達到700萬輛,即便採取最為嚴格的交通管制措施——單雙號限行,擁堵仍將與目前持平。也就是說,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迅猛增加,這一政策的正面效力將很快耗盡,急需有關部門提前謀劃,醞釀出臺更富有前瞻性、創新型和係統性的對策。當前,如何在成型的城市格局中調整交通網絡,如何提高交通管理的專業化和精細化水平,如何科學規劃、迅速建設發達的公共交通體係,如何為市民提供便捷的、有尊嚴的公交服務等,無不考驗著相關部門的決策水平和管理智慧。

  去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已達1972萬人,全年凈增機動車51.5萬輛,目前機動車已經超過450萬輛。市區交通擁堵時間已達每天5小時,交通擁堵范圍正由市中心區向外圍和放射線道路蔓延。形勢逼人,如果拿不出行之有效的治理對策,任由“辦法落後于困難”的情況發展下去,擁堵將成為北京城市發展的心腹大患。

  回顧世界城市發展歷程,各大城市都曾有過不堪回首的擁堵史,現在也依然面對這一難題。可以說,擁堵是一個世界難題。北京在邁向世界城市的過程中,需要以更大精力、更高智慧應對擁堵等棘手問題,積極破解城市發展的深層矛盾,為未來發展破除瓶頸,創生經驗。這是城市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檢驗城市文明的試金石。(特約評論員李力言)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教育新聞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