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門說法
市救助站:乞丐職業化 他們不差錢
“市民願意給錢,給流浪乞討人員提供了土壤和溫床,收入能夠保證,他們可以把行乞作為一種職業。”成都市救助站副站長羅麗說,職業行乞者真正的目的是斂財。
根據救助站多年的調查了解,這些“職業乞丐”大多來自甘肅、河南、安徽、貴州等地,通過可憐扮相博取同情,往往能夠“外出磕頭乞討,回家蓋房蓋樓”。
據悉,一對來自外省的行乞老年夫妻曾經被勸進市救助站,按照規定,他們進站時必須先洗澡,但兩人雖然都是渾身破破爛爛、骯臟不堪,卻說什麼都不肯配合。好不容易說服他們後,工作人員清理發現,他們的衣服里藏了多達上千元的零鈔,甚至還有一張存折,里面存了好幾萬元!
市民政局:愛心施舍時 請多個心眼
“成都的流浪乞討人員90%以上都是職業乞丐。”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市民政局副局長邱偉果斷地說,對于這些乞丐,相關部門“非常頭痛”。市民政局日前曾經專門組織工作人員上街進行勸導和救助,在人流量較大的醫院和車站附近,被問及的流浪乞討人員無一表示願意到救助站去。
據悉,作為一項公民的基本權利,如果流浪、乞討是他們自己選擇的生存方式,政府部門也無權幹涉,所以對于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和城市管理問題,是“困擾了很久的世界性難題”。對于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管理,有“自願、無償、依法”三大原則,所以光是政府部門採取行政手段,往往是治標不治本,還需要社會各界的聯動配合。邱偉副局長呼吁,市民對流浪乞討人員抱以同情之心的同時,要多個心眼仔細分辨。(記者 張歐 實習生 秦菲 攝影 張磊)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教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