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四中全會精神·一線見聞】“鋼鐵駝隊”馳新程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中歐班列以節節攀升的開行量、不斷優化的運輸效能持續開創亞歐國際運輸的新格局。“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錨定方向。這支“鋼鐵駝隊”將如何進一步提升發展水平呢?來看記者的《一線見聞》。

雖然天氣漸寒,但記者在西安國際港站感受到了忙碌的火熱。集卡車穿梭園區,智能場站係統24小時調度貨物裝卸。股道間,調機司機在不停取送車輛,編組成列後交由電力機車司機接力駛向目的地。

五年前,中歐班列(西安)的運輸還面臨線路覆蓋有限和成本較高的難題,貨源集結也多局限在周邊區域。為打破瓶頸,“十四五”期間,“陸海內外聯動”的新模式開始持續發力,中歐班列不斷突破地理限制。向西,跨里海、跨波羅的海線路避開擁堵;向北,新開通的西安—塔什幹快線將運輸時效提升40%;向東,鐵海聯運銜接起青島港、寧波舟山港等航運樞紐,26條國內集結線路更把貨源觸角延伸至長三角和大灣區。

五年來,這條路打通的遠不止鋼軌和集裝箱。哈薩克斯坦西安碼頭與中國·西安哈薩克斯坦碼頭“樞紐對樞紐”的聯動讓人眼前一亮,智能調度係統匹配運力,數字化平臺更讓中哈鐵路和海關數據無縫銜接。
效率的提升也帶動了企業貨運量的快速增長。目前,搭乘過中歐班列(西安)的企業已超1.7萬家。來自哈薩克斯坦的蘇魯正是看中了中歐班列的高效便捷,2021年就選擇把事業扎根在西安,現在她準備在更多的城市開設分公司。

“十五五”規劃建議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部署,打開了中歐班列發展的新空間,對未來的期許正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
從自動化碼頭到雲上互聯的數字係統,從跨國場站聯動到“連點成網”的線路布局,面向“十五五”提升中歐(亞)班列發展水平的新目標,這支“鋼鐵駝隊”正以更密線路、更優服務、更高效率繼續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