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和拉美多國人士積極評價中國未來五年發展新藍圖
近日,德國、意大利、巴西、波蘭、匈牙利、塞爾維亞、黑山、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希臘等歐洲和拉美國家政要、專家學者和意見領袖在接受總臺採訪中,積極評價四中全會為中國未來五年發展擘畫宏偉藍圖,為全球發展注入更多確定性,期待中國與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新機遇。

△波蘭前副總理雅努什·皮耶霍欽斯基
波蘭前副總理雅努什·皮耶霍欽斯基在接受專訪時指出,過去十年,中國取得的綠色發展成就舉世矚目,已成為全球可再生能源生產與綠色技術創新的領導者。他強調,綠色經濟是國際合作的橋梁,中波雙方要在合作基礎上共同構建開放包容的綠色發展體係,攜手打造“綠色絲綢之路”,推動中國—中東歐國家間在新能源、環保技術和清潔工業等領域的深度合作。

△德國前國會議員扎克林·納斯蒂奇
德國前國會議員扎克林·納斯蒂奇指出,近年來中國取得的成功不僅為全球南方國家提供了發展范例,也為德國增強經濟活力提供了有益經驗。她認為,德國各黨派應著眼中國發展的有益經驗,聚焦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關鍵領域,彌補當前發展短板。

△保加利亞國會議員、復興黨主席科斯塔丁·科斯塔迪諾夫
保加利亞國會議員、復興黨主席科斯塔丁·科斯塔迪諾夫表示,鑒于中國在“十四五”期間取得的成就,有理由相信中國將在“十五五”期間取得更大的發展。他強調,五年規劃的長期性讓中國得以沿著正確的道路持續推進現代化,其他國家應當學習借鑒這樣的發展模式。

△巴西247新聞網國際編輯若澤·雷納爾多·卡瓦略
巴西247新聞網國際編輯若澤·雷納爾多·卡瓦略指出,中國經濟在應對挑戰、克服困難中穩步再上新臺階,這與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深陷通脹與衰退的“兩難困境”形成鮮明對比。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潛力令世界鼓舞,日益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動力引擎。

△匈牙利前駐華大使庫紹伊·山多爾
匈牙利前駐華大使庫紹伊·山多爾認為,中國的政策規劃與發展階段高度協同,既有政府的戰略導向,也有市場機制的靈活調節。這種長期規劃思維和強大執行力,是中國持續保持全球競爭力的重要原因。

△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海外宣介圓桌對話會在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舉行
阿爾巴尼亞地拉那歐洲大學校長塞拉米·傑帕教授指出,全會關于“十五五”規劃的建議具有極強的方向性與實踐性。過去五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在30%左右。隨著中國持續加強綠色轉型、新興技術和基礎學科研究,不斷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國將在完成自身增長模式轉變的同時,對世界經濟產生積極的“溢出效應”。

△共產黨(丹麥)主席洛特·于特夫特-麥德森
共產黨(丹麥)主席洛特·于特夫特-麥德森在採訪中表示,中國“十五五”規劃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中國的實踐為世界提供了重要范本。

△意大利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專家阿萊桑德拉·卡佩萊蒂
意大利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專家阿萊桑德拉·卡佩萊蒂教授表示,全會對“高水平對外開放”和“新質生產力”的強調令人印象深刻。在全球局勢復雜多變、充滿不確定性的背景下,中國正以非凡的勇氣和戰略遠見,將“開放”與“創新”確立為驅動自身乃至全球增長的重要戰略支點,為世界經濟注入寶貴的確定性和正能量。

△雅典農業大學教授斯皮羅斯·豐塔斯
雅典農業大學教授斯皮羅斯·豐塔斯強調,中國全力保障糧食安全、大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與希臘的農業發展需求高度契合。他希望希中雙方在數字農業技術共享、氣候適應型種植模型開發等方面推進更多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