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泰一家親”歷久彌新
新華社北京11月13日電?題:“中泰一家親”歷久彌新
新華社記者林昊
適逢中泰建交50周年,應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泰國國王哇集拉隆功11月13日至17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中泰建交以來泰國國王首次訪華,哇集拉隆功國王將中國作為正式訪問的首個大國,充分體現雙方對發展中泰關係的高度重視。
中泰兩國有著千年友好交往的歷史傳承。泰國古稱“暹羅”,早在泰國形成統一國家之前,中泰就有了頻繁的接觸。明朝鄭和下西洋時,船隊就曾抵達今天的泰國大城府。在西方殖民者大舉進入前,泰國對外貿易絕大部分商品銷往中國。中國從泰國進口大米、香料、錫礦砂和方物土產,泰國從中國買回瓷器、絲綢、茶葉和鐵器。在曼谷大王宮有一些中國古代人物造型的雕像,這類石像多是當年為了平衡返程船體的重量,作為“壓艙石”運至泰國,如今已然成為中泰友好往來的無聲見證者。
世人皆知“乒乓外交”在中美建交中的重要作用,鮮有人知“乒乓外交”也曾為中泰建交鋪平道路。1972年,泰國派出乒乓球代表團到北京參加亞洲乒乓球錦標賽,促進了兩國民間交往。1974年,中國以低于國際市場的價格提供原油,幫助受世界性石油危機影響而出現經濟困難的泰國渡過難關。僅僅一年後,也就是1975年,中泰兩國正式建交,開啟了兩國關係的嶄新篇章。
建交半個世紀以來,兩國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真誠互信、守望相助,始終堅定支持對方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近年來,在兩國領導人的戰略引領下,中泰關係保持高水平運行,“中泰一家親”深入人心。泰國總理阿努廷如此感嘆兩國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泰國人民自豪于能夠作為朋友與夥伴,一直與中國並肩同行、相互支持。”
中泰經貿合作碩果累累。泰國金枕榴蓮在中國市場十分暢銷,深受消費者喜愛;中國電動車駛入曼谷街頭,為泰國的交通出行增添了綠色選擇。許多中國企業秉持“在泰為泰”的理念,積極投身泰國電動車、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重點發展領域,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也為泰國的發展貢獻了力量。
中泰進入免簽時代,兩國人民往來像走親訪友一樣輕松自然。隨著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持續推進,中泰兩國的互聯互通不斷加強。中老鐵路開通後,許多泰國遊客乘坐火車前往中國旅遊,泰國新鮮蔬果通過冷鏈專列進入中國市場。未來,中泰高鐵逐步建成,一條連接泰國、老撾、中國的鐵路將成為促進地區人員與貨物往來的跨國交通大動脈。
今年是中泰建交50周年暨“中泰友誼金色50年”,雙方共同舉辦豐富多彩的建交紀念和慶祝活動,不斷深化務實合作和民間交流。泰國王室為中泰友好事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詩麗吉王太後擔任王後期間曾代表普密蓬國王訪華,為弘揚“中泰一家親”特殊情誼作出重要貢獻。她不久前逝世,習近平主席向哇集拉隆功國王致唁電。詩琳通公主訪華超過50次,在文化、教育等各個領域推動泰中友好合作,2019年9月獲頒中國國家最高涉外榮譽“友誼勳章”。
“中泰手足情,綿延千秋好。”站在新起點上,雙方將賡續傳統友誼,共同推動中泰命運共同體建設走深走實,助力兩國各自現代化進程,共同譜寫中泰關係下一個50年的輝煌篇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