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以務實行動堅定踐行多邊主義

2025-11-13 11:06: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10月31日在韓國慶州舉辦,圖為慶州的新聞中心外景。 新華社記者 姚琪琳攝

  習近平主席日前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三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時發表重要講話,高屋建瓴提出“五個共同”,即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共同營造開放型區域經濟環境,共同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共同推進貿易數字化綠色化,共同促進普惠包容發展。習近平主席提出的重大主張,高瞻遠矚、擲地有聲,有力對衝逆全球化的論調,為亞太地區攜手共進、融通發展指明了路徑。以行踐言、以實促建,面對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逆流,中國始終堅定不移做多邊主義的踐行者、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建設者、全球發展事業的貢獻者,不斷為世界經濟穩定復蘇貢獻中國方案。

  堅定高舉多邊主義旗幟維護多邊貿易體制。近年來,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係改革和建設,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係,推動金磚機制、上合組織、世貿組織、亞太經合組織等多邊平臺發揮更大作用。今年9月,在“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上,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全球治理倡議,旗幟鮮明地呼吁各國“踐行多邊主義”,攜手共赴人類命運共同體美好未來。當月,中國宣布在世貿組織當前和未來談判中不尋求新的特殊和差別待遇,進一步彰顯了中國支持多邊貿易體制的堅定立場和大國擔當。10月,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習近平主席提出“越是風高浪急,越要同舟共濟”,係統闡述了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等重要主張。這些重要主張和舉措相互呼應、層層遞進,清晰展現了中國堅持多邊主義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的係統思考和堅定決心。

  倡導開放型區域經濟環境。當前,區域經濟呈現出以排他性、陣營化為特徵的單邊主義傾向。對此,中國持續推進高水平制度型對外開放,致力于構建平等、普惠的開放型區域經濟環境。具體而言,中國對《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高質量實施,打造了全球最大的區域性自貿區,並通過在原產地規則、貿易便利化等關鍵領域的制度創新,為區域內企業構建了更加高效透明的貿易環境。同時,中國積極尋求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並以實際行動推動國內規制與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的協同,為不同區域協定的兼容性與銜接性創造現實條件。中國在“一帶一路”框架下推動產能合作與基礎設施聯通,形成了超越地緣政治劃界的共同利益網絡。這種以發展為導向、以聯通為手段的區域協作模式,有效消解了封閉性“小圈子”政治的經濟基礎,為構建“鏈與鏈”相接而非“圈與圈”對抗的區域經濟協作新格局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實踐路徑。

  增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與安全。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深刻重構的背景下,產業鏈供應鏈“斷鏈脫鉤”風險持續累積。中國始終強調加強政策溝通協調,倡導協同聯動的解決方案,致力于在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增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與安全。在具體實踐中,中國通過主辦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發布《全球供應鏈促進報告》等舉措,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提供平臺與路線。同時,中國與東盟簽署的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升級議定書,將合作范圍擴展到了供應鏈互聯互通等領域。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中老鐵路、雅萬高鐵、中蒙俄經濟走廊等標志性項目的建設,有效打通地區聯通瓶頸。此外,中國還持續推動陸海新通道與數字化口岸網絡建設,不斷優化區域產業鏈供應鏈的協同水平,為構建開放穩定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體係作出積極貢獻。

  推動貿易數字化綠色化轉型。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數字化與綠色化日益成為全球貿易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在貿易數字化方面,中國大力推動數字技術與國際貿易全鏈條融合創新,加快推廣無紙貿易、智慧海關、跨境數據高效流動等。同時,中國積極倡導共建開放包容的數字貿易規則體係,推動各國在數字身份認證、電子單據互認等領域實現互聯互通,為中小企業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提供制度性便利。在貿易綠色化方面,中國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綠色貿易壁壘和單邊環境標準,主張在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下,加強綠色產業合作,推動清潔能源技術共享與綠色礦產資源可持續開發。

  推動全球普惠包容發展。中國始終是“以人為本”理念的堅定踐行者,通過深化南南合作、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設立“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等一係列務實舉措,中國係統幫助發展中國家破解基礎設施滯後等發展難題。同時,中國持續優化國際貿易與發展政策中的普惠性安排,通過實施關稅優惠、加強能力建設、推動技術轉移等方式,切實增強各國內生發展動力,為構建共同繁榮的全球發展格局貢獻中國力量。

  明年中國將擔任東道主,在深圳舉辦APEC第三十三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國將繼續高舉多邊主義旗幟,以開放包容紓發展之困,以聯動融合聚合作之力,以互利共贏匯進步之勢,攜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經濟日報記者 涂 紅 作者係南開大學APEC研究中心副主任、天津市總體國家安全觀研究中心區域與國別研究部首席專家)

[責任編輯:房琳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