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頭大灣區堶從“無感通關”到每日通關 灣區融合加速度
104名運動員
在騎行中6次穿越口岸
無需停頓一秒
如此絲滑的通關場面
出現在第十五屆全運會
自行車公路賽男子個人賽中
這場在港珠澳大橋上
上演的“速度與激情”
一舉創下全運會史上
賽道最長
跨境次數最多的紀錄
跨境賽事 “無感通關”
這場跨境賽事
以港珠澳大橋為紐帶
231.8公里的超長賽道
串聯起香港、澳門
珠海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
港珠澳大橋邊檢站
聯動港澳出入境管理部門
創新推出
“查驗前置+閉環管理”模式
人、車、物提前備案
賽道全程北鬥定位
賽事期間出入境信息
“一地驗放,三方互認”
零延時、零等待、零接觸
運動員以約40公里時速
“無感”快速通關
每一次飛馳
都是粵港澳三地
緊密協作的鮮活注腳
灣區日常 高效通勤
一場跨境自行車賽
實現半天跨三地
而大灣區日常通關
也日趨高效便捷
陳福榮是香港城市大學
物質科學研究院(福田)院長
每周多次往返于
香港九龍塘和深圳福田
高效便捷的通勤
讓他和團隊
得以在“雙城聯動”中
充分利用深港優勢
不斷取得科研新突破
打破地域壁壘
實現高效通勤
人才、資源在灣區得以自由流動
截至今年10月25日
深港陸路口岸
出入境旅客突破2億人次
相較去年提前40天
一場賽事的創新
一種雙城生活的日常
共同詮釋著大灣區的融合進程
基礎設施的“硬聯通”
與規則標準的“軟對接”
構築起粵港澳大灣區
奔涌向前的血脈與靈魂
讓融合的故事
每天都充滿新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