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2025打卡中國】徐州首日:千年漢風徐來 科技潮涌徐工

2025-11-12 21:09:00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字號

  國際在線江蘇報道(記者 陳小雨):彭城大地,鐘靈毓秀。11月11日,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絡傳播局指導,江蘇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際在線聯合主辦的2025“打卡中國·潮涌東方——你好江蘇”網絡國際傳播活動(以下簡稱“打卡江蘇”),在兼具歷史厚重與創新活力的徐州古城正式啟幕。

  漢風潤古今

  認識一座城,當從城市的歷史根係出發。

  打卡首站,徐州漢文化景區——這里是兩漢文化的發祥地,5000年文明史如運河奔涌,2600年建城史似漢碑厚重。曾經,漢高祖劉邦在這里揮劍定鼎,白居易、蘇軾等文人墨客在這里留下不朽詩篇。

  活動首站——徐州漢文化景區

  景區內,兩千年前的漢兵馬俑身形精巧,神情靈動。“它們沒有淩厲的殺伐之氣,更像守護家園的勇士。”波蘭視頻博主駐足良久,“這讓我讀懂了中國‘保家衛國’的深層含義——不是擴張,而是守護安寧,中國果然是熱愛和平的國家。”

  外籍視頻博主參觀徐州漢文化景區

  中國&埃及視頻博主觸摸著漢畫像拓片,有感而發:“我是第二次來徐州,這次特別高興能有機會了解中國歷史。中國在文物保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這讓我聯想到,我們國家近期開放的大埃及博物館,都是讓國寶重獲新生。希望今後能加強交流,一同守護人類共同的文明瑰寶。”

  從漢文化的代代相承,到國風IP的創意轉化,徐州對歷史文脈的傳承,正是“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的生動實踐。

  2024年,徐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537.12億元,距離萬億目標僅一步之遙。這座千年古城以文化為“軟實力”,在歷史文脈與經濟活力的交融中,生動詮釋著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路徑。

  生態煥新顏

  首日打卡的腳步,從歷史深處邁向生態畫卷。

  徐州經開區金龍湖宕口公園,曾是滿目瘡痍的廢棄採石場——裸露的岩石如傷疤,渾濁的積水似淚痕;如今,這里草木蔥蘢繞湖生,波光粼粼映天藍,成為市民休閒、遊客打卡的“城市綠肺”。

  “很難想象,眼前的生態公園,過去竟是荒山廢坑!”韓國視頻博主翻出手機里的老照片,新舊對比間滿是驚嘆,“從‘石頭山’到‘花果山’,這樣的蝶變背後,是城市對自然的敬畏,更是對綠色發展的堅守。”

  外籍視頻博主用鏡頭記錄金龍湖宕口公園的蝶變

  這份堅守,恰是徐州“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自覺行動。作為老工業基地,徐州曾因採礦留下大量生態“欠賬”,近年來,徐州推動潘安湖、金龍湖等兩百余處廢棄礦山“破繭重生”,讓生態底色愈發鮮明。

  這些蛻變,正是徐州從“煤城”到“綠城”的生態治理縮影。

  科技立潮頭

  工業實力是徐州衝刺萬億的核心底氣,科技則為底氣加注了強勁的助推燃料。

  30多年來,徐工集團從小到大,迅速崛起為千億元規模的世界級跨國公司,主要指標始終穩居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第一位。而今的徐工,更是以科技創新帶動產業創新,奮力攀登全球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珠峰。

  外籍視頻博主在徐工集團巨型起重機械的車輪前合影

  當打卡團走進徐工集團,巨型起重機械的鋼鐵臂膀舒展如翼,智能生產線上的機械臂精準運轉,一派“大國重器”的壯闊景象,所有人都為之震撼。

  “壯觀、卓越、無與倫比!”英國視頻博主說他用盡了畢生所學的頂級形容詞。作為長期觀察中外科技發展的研究者,他圍著巨型起重機反復觀察,“徐工的技術精度和制造實力,太過震撼,我徹底成了徐工迷!”從零部件生產到全產業鏈布局,徐工的硬核科技,讓他真切感受到中國制造業的崛起力量。

  打卡團在徐工集團合影

  未來幾天,打卡團還將走進徐州彭城七里項目、馬莊村、潘安湖等地,探尋更多徐州“新鮮事”。博主們紛紛表示,已迫不及待想解鎖下一站驚喜,向世界講述一座千年古城的“潮涌新生”。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