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屆進博會見證全球供應鏈重塑
中國已成為集創新、制造、市場于一體的重要樞紐。
波士頓科學展臺上,新一代AVVIGO+血管內超聲係統與其配套導管迎來首秀。這套導管剛剛從臨港工廠下線,已完成臨床報告並提交注冊,預計明年量產。而它的前序產品Polaris,則實現了從“進博展品”到“上海制造”再到“全球供應”的跨越。
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今天將落下帷幕,而這場持續8屆的全球經貿盛會所激蕩起的浪潮,正在推動著全球供應鏈的重塑。從“買賣全球”到“賦能全球”,進博會已成為鏈接中國與世界的開放橋梁,不僅推動本土化供應鏈韌性持續增強,也帶動全球研發重心加速向中國前移。

全球供應鏈離不開中國
在MUJI無印良品展臺,2026春夏漢麻新品係列以一場“漢麻大秀”完成全球首發。如果仔細觀察它的標簽,里面還藏著一條完整的中國鏈路:黑龍江種植的漢麻在青岡縣紡成紗線,經中國青年設計師改良,最終通過本土工廠量產上市。“MUJI已將中國本土取材、本土企劃、本土設計、本土生產、本土銷售的鏈路形成完整閉環。”無印良品中國董事長兼總經理堀口健太說。
“在地化”曾是跨國企業開拓中國市場的一大策略,而如今,它已成為一個“必選項”——全球供應鏈離不開中國,中國供應鏈的韌性也變得更強。進博會“全勤生”永恆力發現,過去幾年間,其零部件本地化率從51%提升至80%,自動化倉儲項目年均增長率超過50%;進博會“全勤生”三星持續投資中國,投建全球領先的MLCC工廠、引入OLED顯示屏生產線、落戶小型電池基地SDI二期項目,尖端產業投資佔比近90%,與中國產業升級“同頻共振”。
8屆進博會不僅見證跨國企業供應鏈的本土閉環,也見證從中國到世界的輸出——這里能始終穩定地為全球供應鏈賦能。
本屆進博會開幕前夕,達能紐迪希亞無錫生產基地擴建項目封頂,未來將大幅提升腸內營養混懸液產能。達能中國、北亞及大洋洲總裁謝偉博說,這些產自中國的產品不僅能滿足本土需求,更遠銷全球近30個國家和地區,進一步夯實連通全球的供應鏈。
勃林格殷格翰南昌工廠自去年啟動出口以來,已向全球輸送23億羽份疫苗。在勃林格殷格翰大中華區總裁高皓廷看來,“中國不是單純的生產基地,而是集創新、制造、市場于一體的價值樞紐”。
研發重心也向中國前移
2018年,首屆進博會舉辦時,中國經濟總量首次突破90萬億元大關;2025年,中國經濟總量預計約140萬億元。8屆進博會,當全球參展商走進來,觸碰世界經濟發展的“中國脈搏”,大量跨國企業決定將研發重心向中國前移。
“阿斯利康目前在中國在研管線超過200個,在消化道腫瘤等中國高發疾病領域甚至引領全球臨床研究。”阿斯利康中國腫瘤業務總經理關冬梅向記者透露了一組數據。過去幾年,阿斯利康正在從“在中國驗證”轉向“由中國引領”,這正是因為企業看中了中國科研機構的實力、中國專家的智慧和中國的創新速度。她說,阿斯利康正在大范圍與中國本土創新藥企進行合作,自2023年來已與14家中國本土創新藥企達成合作。這意味著,跨國巨頭主動將中國最前沿的生物科技力量,整合進自己的全球研發版圖。
今年進博會開幕當天,保時捷中國研發中心在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啟用,這是其在德國本土以外的首座戰略級海外研發機構。保時捷全球執行董事會成員、負責車輛信息技術的夏恪涵坦言,通過中國研發中心,保時捷能直接融入中國快速發展的創新生態係統,顯著提升研發周期,進而以更快速度、更精準方式響應中國客戶的需求。
不僅技術前移,創意也在前移。今年,阿迪達斯將個性化定制區“創意由你”帶到現場,前不久,品牌還在上海時裝周展示本土化設計成果。“截至目前,阿迪達斯在中國市場銷售的產品中,超過60%由本土設計團隊打造。”阿迪達斯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蕭家樂表示,過去一年來,新中式、Future of Style(FOS)先鋒運動等係列引發全球消費者追捧,“反向代購”成為新趨勢。
在開放中鍛造供應鏈韌性
在“脫鉤斷鏈”的雜音中,面對全球環境的不確定性,中國給出的答案清晰而堅定:高水平開放。從某種程度上說,進博會提供一種新的選項:供應鏈的韌性不在于“自我封閉”,而在于“開放共生”。
波士頓科學就是受益者。進博會上,波士頓科學全球供應鏈中國副總裁吳秀蘭還原了一段“進博故事”。2019年,企業在進博會上首秀Polaris血管內超聲係統。2020年,公司總部決定調整5條產品線,其中就包括Polaris的生產線,考慮到中國市場需求,中國區主動向總部提出,可以考慮正在上海試點的醫療器械注冊人(MAH)制度,將完整產線轉移到上海。2022年,Polaris係統獲頒中國藥監局的注冊證,實現產品“進口轉國產再到出口”的身份“三級跳”。
正是由于這段“因開放而獲益”的經歷,讓波士頓科學對“供應鏈在中國”充滿信心,決定在中國建設自有產線。2024年10月,公司臨港工廠建成開業,成為其中國區的首個生產制造基地,這就有了開頭那個故事——首秀的新一代AVVIGO+血管內超聲係統相關導管在臨港工廠下線。
在法布勞格物流咨詢公司首席專家張蕓看來,未來的競爭是供應鏈生態體係之間的競爭,基于信任的深度協同能極大加速創新。她同時認為,進博會作為“樞紐”的升級,意味著它需要在原產地規則、數字貿易、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成為各國政策溝通、標準互認的推進器。
這樣的互動正在進博會上發生。今年紐仕蘭全球執行總裁羅伊·范登赫克就帶著新標準而來,在進博會上全球首發《草飼乳品發展白皮書》,它與剛剛頒布的《新西蘭乳品草飼管理標準》一脈相承,“有了足夠的溝通交流,才能在開放和協作中鍛造供應鏈韌性”。
縱觀8屆進博會歷程,“中國制造”已升級為“全球供應鏈基石”,“中國智慧”與“中國設計”日益引領全球研發方向,更以產業生態協同抵禦全球供應鏈波動。進博會不僅見證了全球供應鏈格局的重塑,更勾勒出全球產業與創新深度融合的未來圖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