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人民日報看新疆堶產業集聚,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

2025-11-04 16:30: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新疆自貿試驗區挂牌兩年來,貿易額實現快速增長

  本報記者 李亞楠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04日 06 版)

  早在千年前,這片戈壁便有駝鈴聲聲連通東西;從古老商道到開放前沿——駝鈴余音尚在,通道功能卻煥然一新。

  2023年11月1日,我國在西北沿邊地區設立的首個自貿試驗區——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挂牌成立,覆蓋烏魯木齊、喀什、霍爾果斯三個片區。

  新疆自貿試驗區挂牌以來,新疆進出口貿易額年均增長20%—30%,增幅持續位居全國前列。一條產業集聚、物流高效、制度創新的新絲路,正在戈壁深處延伸。

  便捷高效,帶來發展機遇

  8月上旬,康臣藥業(霍爾果斯)有限公司向當地市場監管部門提出二期廠房“三合一”聯合審評申請,不到10天就完成全部流程,月底順利投產。“以往這類手續需要兩個月,現在提前投產,減少60%的人力、時間及材料成本,節省費用超百萬元。”公司副總經理郭雷說。

  霍爾果斯片區以自治區級審批權限下放為契機,首創醫藥企業“三合一”聯合審評機制,將許可變更、GMP檢查和注冊備案合並為“一次檢查”,實現“多證聯發”。市場監管部門主動靠前服務,深度參與企業生產線規劃與建設,全程指導材料準備與流程辦理。

  在喀什康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車間,一臺臺液晶顯示器組裝完成後,直接發往中亞、南亞等地。“喀什片區審批高效,區位優勢突出。”公司總經理助理謝雨介紹,“以前產品從浙江出口中亞需運輸4000多公里,如今從喀什出發最短僅600公里,交貨期縮短,成本大幅降低。”

  便捷高效,帶來發展機遇。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區內新設企業6663家,同比增長10%。挂牌以來,累計新設企業1.7萬余家,貢獻了全疆1/3的新增外資企業、近1/2的合同外資規模、約1/3的對外投資額、2/5以上的外貿進出口額。

  物流暢通,外貿蓬勃發展

  霍爾果斯公路口岸車流不息,滿載新能源車、農用機械、風機葉片等“中國制造”的車輛有序駛出國門。貼有二維碼的車輛通過智慧卡口,攝像頭自動識別、快速放行,這是烏魯木齊海關首創的“自駕出口商品車快速通關模式”。該模式運行以來,口岸整體通關效率提升80%。今年前8個月,霍爾果斯口岸出口汽車25.8萬輛,同比增長8.5%。

  在金億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倉庫,果蔬裝車作業晝夜不停。“現在實行7×24小時通關,疊加農副產品‘綠色通道’,早上裝好的貨,下午就能送達哈薩克斯坦的市場。”公司總經理于歡說。

  霍爾果斯海關副關長李宏峰介紹,“公路口岸+屬地直通”模式將進口通關環節由9項壓縮至4項,出口由12項壓縮至4項。屬地車輛通關時間從2天縮短至2小時,霍爾果斯本地車輛從6小時縮短至1小時。

  昔日的戈壁灘上,現代化產業園拔地而起,吸引商貿物流、裝備制造等產業集群落地。2024年,霍爾果斯地區生產總值達202億元。

  依托日益暢通的國際物流大通道,新疆外貿煥發蓬勃活力。今年前8個月,新疆外貿進出口總值3563.1億元,同比增長25.4%。

  制度創新,提升開放水平

  開拓思路、擔當作為,新疆自貿試驗區持續推進制度創新。

  喀什經濟開發區創新設立“兩國雙園”模式,與周邊國家共建產業園區,搭建產業互補、設施互通、政策互惠的合作平臺。

  吉爾吉斯斯坦郵政股份公司是首批入駐企業之一。喀什經濟開發區免費提供廠房,並依托“一站式”裝卸服務,實現中吉跨境物流“倉到倉直通”,物流周轉效率提升50%。

  去年11月,烏魯木齊片區啟動飛機保稅維修暨公用型保稅倉業務,進一步提升中國民航維修產業國際競爭力。今年1月,南航工程技術新疆基地順利完成卡麥柯斯航空一架貨機故障排除任務,這是該業務啟動後的首單維修。“航材進出口手續簡化,供應更迅速。”基地業務負責人徐永鋼說。

  新疆自貿試驗區自挂牌以來,已出臺各類支持政策54項,下放自治區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45項。

  從駝鈴到汽笛,從驛站到數字口岸,戈壁灘上的風,正把新的絲路故事傳向更遠的地方。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