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國式現代化新成就為亞太和世界提供新機遇——習近平主席重要講話為共建開放型亞太經濟指引方向匯聚力量

當地時間10月31日上午,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第一階段會議在韓國慶州和白會議中心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題為《共建普惠包容的開放型亞太經濟》的重要講話。
多國人士表示,在亞太地區發展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習近平主席以全球視野和時代擔當,提出推動亞太區域合作、共建開放型亞太經濟的中國主張,展現中方不斷以中國式現代化新成就為亞太和世界提供新機遇的堅定決心。各方應堅守亞太經合組織初衷,加強開放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共同構建亞太共同體。
“匯聚區域合作力量”
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指出,我們要堅守亞太經合組織促進經濟增長、增進人民福祉的初衷,堅持在開放發展中分享機遇、實現共贏,推進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構建亞太共同體。
“我歡迎習近平主席發表的講話。”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在慶州舉行的記者會上說,“中方所支持的議題也是澳大利亞所倡導的,包括供應鏈、自由貿易以及世界貿易組織在解決爭端中的核心作用。”
亞太經合組織政策支持小組主任卡洛斯·栗山表示,習近平主席的講話對亞太經合組織及亞太地區發展“非常重要”,為區域內企業發展注入確定性,將助力亞太經合組織出臺更多增進民眾福祉的政策措施。經濟開放使亞太地區民眾廣泛受益,使大量人口擺脫貧困,亞太經合組織各成員經濟體應繼續推進自由開放的經貿體係。
中日韓合作秘書處秘書長李熙燮說:“在當前世界面臨前所未有且難以預測復雜挑戰的背景下,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就亞太發展提出中國主張,匯聚區域合作力量,將成為亞太經合組織各成員經濟體克服當前挑戰、邁向最終目標亞太共同體的重要里程碑。”
“亞太地區發展面臨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越是風高浪急,越要同舟共濟”……習近平主席講話中的這番論述,讓韓國韓中城市友好協會會長權起植深表讚同。“習近平主席的講話為亞太發展作出‘診斷’並開出‘處方’,向外界傳遞出明確信息:亞太地區要堅持開放共贏。”權起植說,“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國主張將為亞太共同體建設提供關鍵動力。”
韓國京畿大學教授劉子陽說,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強調要“堅持在開放發展中分享機遇、實現共贏”,堅持這一點對亞太合作具有深遠意義。“這體現了推動包容性增長與可持續發展的方向。亞太地區應堅持互聯互通與創新驅動,深化在數字經濟、綠色轉型等領域合作,共同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實現真正的共贏發展。”
“面對新的國際形勢,只有繼續秉持開放合作,才能把挑戰轉化為共同發展的機遇。”參加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的浙江強腦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韓璧丞說,“開放合作為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成果。科技創新需要全球智慧的匯聚,也應當讓全球共享其成果。”
“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闡明了推動亞太地區經濟發展最關鍵的基石,這些主張對世界發展也高度適用。”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治理與永續發展研究所所長盧耀群說,“若不堅持多邊開放的經濟體係,就難以建成惠及區域、造福世界的亞太共同體。”
“指明清晰前進方向”
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提出5點建議: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共同營造開放型區域經濟環境、共同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共同推進貿易數字化綠色化、共同促進普惠包容發展。
“習近平主席提出的5點建議為亞太地區發展指明清晰前進方向,是一份具有實踐意義的路線圖。”韓國韓中全球協會會長禹守根說,習近平主席倡導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更好保障發展中國家正當權益。這對于縮小全球南北差距、推進亞太共同體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柬埔寨金邊皇家大學國際問題與公共政策研究所研究員通孟戴維高度認同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強調要“把握《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高質量實施和《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擴員契機”。他說,落實這兩項協定,“有助于打造一個公平、開放、以人為本的區域經濟發展環境,構建一個尊重國際法、支持韌性供應鏈並確保發展成果惠及亞太乃至全球的良好生態”,這將為亞太乃至全球的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強調,堅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延鏈”而不是“斷鏈”,引發各方強烈共鳴。巴基斯坦亞洲生態文明研究與發展研究所首席執行官沙基爾·拉邁說:“單邊主義和霸權主義正嚴重影響全球貿易體係,動搖產業鏈供應鏈,損害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利益。各方亟待團結一致,通過加強互聯互通、深化開放合作來共同扭轉這一局面,以捍衛所有經濟體的共同利益,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暢通。”
新加坡華僑銀行亞洲地區研究與策略主管謝棟銘特別關注“推進貿易數字化綠色化”“拓展綠色產業”等議題。他表示,近年來一些發達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等議題上後退,而中國持續出臺政策措施,推動綠色產業發展。“從‘十五五’規劃建議到習近平主席此次講話都可以看出,不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中國都將堅定不移地承擔大國責任、展現大國擔當。”
“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提到,中方在亞太經合組織首倡設立的亞太示范電子口岸網絡、綠色供應鏈網絡,已經成為區域貿易數字化綠色化合作的重要平臺。這讓我們倍感鼓舞。”亞太示范電子口岸網絡聯合運行工作組會議主席、上海市商務委副主任張傑說,經過十余年發展,亞太示范電子口岸網絡已形成覆蓋13個經濟體、25家成員單位的區域合作網絡,構建起貫通亞太主要貿易樞紐的協作體係。下一步,他們將繼續發揮多邊合作機制優勢,深化項目對接與能力建設,為推動構建開放型亞太經濟、實現區域共同繁榮持續貢獻中國智慧與中國力量。
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推動經濟全球化更加包容、更可持續,更好惠及地區全體人民。“中國通過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支持更多發展中國家走上現代化之路,為全球發展開辟了新空間。”墨西哥經濟教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雷納托·巴爾德拉馬說,“許多發展中國家長期陷入經濟停滯的困境,而‘一帶一路’倡議為其注入了新的發展動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現代化機遇,推動了全球共同發展。”
“給予同我國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100%稅目產品零關稅待遇”“通過商簽共同發展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落實對非洲建交國實施100%稅目產品零關稅措施”,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提及的支持發展中國家夥伴的具體舉措令文萊-中國友好協會會長菲爾道斯·拉赫曼感觸頗深。“這在當前形勢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現在世界有些國家把關稅當作談判籌碼,這對自身和世界都不利。中方提出為欠發達國家減免關稅,讓這些國家都能有更好的經濟發展空間。各方一道攜手努力,堅持合作共贏,才能實現共同發展繁榮。”
“推動全球發展的穩定力量”
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強調,中國始終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以實際行動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制定“十五五”規劃的建議。中方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以中國式現代化新成就為亞太和世界提供新機遇。
澳大利亞知名經濟學家、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東亞經濟研究所所長彼得·德萊斯代爾說,習近平主席的講話將中國對外開放與亞太發展有機聯係在一起,並作出中國將在“十五五”規劃期間深化改革開放的堅定承諾。“這向世界傳遞出重要信號:面對全球保護主義加劇,中國將繼續堅持走擴大對外開放之路。”
日本法政大學教授白鳥浩說,習近平主席的講話彰顯中方維護多邊貿易體制、以中國式現代化促進世界共同發展的責任擔當。“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這一宣示與個別國家的保護主義形成鮮明對比。亞太各經濟體應攜手合作,共建亞太共同體。
“貨物和服務貿易規模位居全球第一和第二”“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持續縮減”“單方面免簽持續擴容”“22個自貿試驗區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列舉中方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一係列實際行動。
泰國正大管理學院中國-東盟研究中心主任湯之敏說,進入新時代,中國的開放更加注重制度型開放、規則對接、數字化與綠色化領域的開放,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升級議定書于日前正式簽署就是生動注腳。中國開放不是“單向輸出”,而是踐行共商共建共享,通過市場化合作形成地區經濟互惠的生態鏈,為亞太發展帶來經濟、技術、現代化治理等各領域的新機遇,也為泰中等區域夥伴合作提供更充沛動力。
“正如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所強調的,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中國近年來在貿易投資、自主開放與自貿區建設方面取得穩健進展,成為推動全球發展的穩定力量。”越南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原所長武大略說,中國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成為世界經濟的“穩定錨”,為越南和區域經濟體創造前所未有的合作機遇,“這本身就是中國開放紅利最直接的體現”。
1971年隨美國乒乓球隊訪華的隊員朱迪·霍爾弗羅斯特說,她至今已9次訪華,親眼見證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式現代化為亞太地區及相關國家的發展帶來新機遇。美國從中國的開放中受益良多——無論是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專家,還是文化交流,都讓我們受益匪淺。”霍爾弗羅斯特說,她“百分之百讚同”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提到的“堅持在開放發展中分享機遇、實現共贏”,“當各國攜手合作時,力量會更強大。尤其是美中兩國,合作不僅讓兩國更強,也讓世界更加安全、更加繁榮”。
文字記者:新華社記者
海報設計:代雲鶴
統籌:張偉、王雅楠、劉天、魏翔、聶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