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
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
《求是》雜志評論員
凝心聚力,擘畫藍圖。金秋時節,舉世矚目的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在北京勝利舉行。這是在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新徵程上舉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全會聽取和討論了習近平總書記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這是新時代以來黨中央制定的第三個五年規劃建議,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上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建議。《建議》準確把握“十五五”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所處歷史方位,深入分析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復雜變化,對未來5年發展作出頂層設計和戰略擘畫,是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的綱領性文件,是乘勢而上、接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又一次總動員、總部署,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續寫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新篇章、奮力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歷史主動,必將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連日來,各地各部門迅速掀起學習貫徹熱潮,大家紛紛表示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在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全會作出的戰略部署上來,守正創新、實幹擔當,在新徵程上再創新輝煌。國際社會高度關注,普遍認為全會釋放出中國與世界各國共享機遇、共同發展的強烈信號,為變亂交織的世界注入確定性和正能量。
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一個階梯式遞進、不斷發展進步的歷史過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續奮鬥。黨的二十大作出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戰略安排,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第一步,需要通過實施“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3個五年規劃來完成。“十四五”主要目標任務即將勝利完成,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臺階,中國式現代化邁出新的堅實步伐,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徵程實現良好開局。“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建議》綜合考慮國內外發展趨勢和我國發展條件,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守正和創新相統一,確定了“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體現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連續性和階段性,既催人奮進又切實可行。深刻理解這個主要目標,對于貫徹落實好《建議》作出的各項重要部署、戰略舉措,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十五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復雜變化。大國關係牽動國際形勢,國際形勢演變深刻影響國內發展,我國發展處于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但危中有機、危可轉機。同時,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完整產業體係優勢、豐富人才資源優勢更加彰顯。我們要保持戰略定力,增強必勝信心,積極識變應變求變,敢于鬥爭、善于鬥爭,勇于面對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以歷史主動精神克難關、戰風險、迎挑戰,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續寫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新篇章,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奮力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必須牢牢把握推動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發展仍然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齊心協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當前,推動高質量發展還有許多卡點瓶頸,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強、供給體係質量還不高、資源要素投入消耗較大、綠色生產生活方式還未完全形成。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風起雲涌,正在深刻改變全球產業面貌和分工格局,對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建議》與“十四五”規劃一脈相承,繼續把推動高質量發展確定為“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明確了從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國內市場、經濟體制、對外開放、鄉村振興、區域發展,到文化建設、民生保障、綠色發展、安全發展、國防建設等重點領域的任務舉措,為進一步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機遇,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把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提升國家創新體係整體效能,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現代化產業體係,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在推動科技創新、加快培育新動能、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上取得實質性、突破性進展。
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必須牢牢把握改革創新這一根本動力。要看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面臨諸多制度建設難題,有些制度還不完善不健全,有些改革舉措尚未完成,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還不完全適應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需要。這些問題疊加日益嚴峻復雜的外部環境,迫切要求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比如,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在于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這就需要用改革的辦法破除阻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使大國經濟內部可循環、內需為主導的優勢充分發揮。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的300多項改革任務要在“十五五”規劃期內全面完成。《建議》有關改革安排同三中全會部署在目標指向上一以貫之、在重大部署上接續遞進,強調建設強大國內市場、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等,必將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持續注入動力和活力。要以更大力度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做強國內大循環,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更好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完善宏觀經濟治理體係,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不斷為發展增動力、激活力。
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必須牢牢把握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這一根本目的。我國人民生活已實現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但人民群眾生活品質還不夠高,群眾在就業、教育、社保、住房、醫療、養老、婚嫁、生育、托幼等方面仍面臨一些難題,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較大。同時,現在已經到了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歷史階段,必須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不斷地、逐步地解決好共同富裕這個問題。《建議》在指導思想中突出強調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這是指導“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總體性要求,鮮明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徵。要牢牢把握共同富裕的目標要求,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穩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縮小區域差距、城鄉差別,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必須牢牢把握全面從嚴治黨這一根本保障。黨的自我革命和經濟社會發展是緊密相聯、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通過黨的自我革命,弘揚新風正氣、糾治頑瘴痼疾,營造良好政治生態,激勵幹部擔當作為,凝聚民心民力,就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源源不斷注入正能量。實踐證明,管黨治黨越有效,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就越有力。必須清醒看到,反腐敗鬥爭形勢仍然嚴峻復雜。全會審議並通過了多名領導幹部嚴重違紀違法問題的審查報告,彰顯了將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進行到底的堅定決心。《建議》對堅持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持之以恆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作出重要部署,要求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狠剎各種不正之風,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係,堅決打好反腐敗鬥爭攻堅戰、持久戰、總體戰,等等。要始終保持反腐敗高壓態勢,依法、依規查處腐敗案件,從嚴懲處腐敗分子,做到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讓,決不能讓腐敗分子有任何藏身之地。要堅決把黨的自我革命要求落實到位,推進黨的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激勵黨員、幹部擔當作為真抓實幹,為實現“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提供堅強保證。
學習好貫徹好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黨全國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必須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扎實務實做好全會精神的學習教育、宣傳宣講,推動全黨全社會持續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只爭朝夕、勇毅前行,奮力把“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藍圖變為現實,不斷開創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