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田野迎來豐收季 五彩果蔬描繪鄉村振興新畫卷
央視網消息:近年來,新疆于田縣將沙漠生態治理和發展沙產業相結合,鼓勵當地村民種植紅柳、梭梭等生態林,並接種肉蓯蓉。如今,越來越多的村民通過種植肉蓯蓉致富,沙產業不僅為沙漠披綠,也幫助農民增收。

迎著金秋的陽光,于田縣阿熱勒鄉肉蓯蓉種植戶正穿梭在紅柳與梭梭的沙地間採收肉蓯蓉。每年肉蓯蓉採收季節,這里的肉蓯蓉種植戶都會雇傭周邊的村民前來幫忙一起來採挖,讓大家都能從肉蓯蓉的種植中獲益。
伊敏江·麥麥提敏告訴記者,種植肉蓯蓉有了收益,自己就更有信心擴種防沙林,讓家鄉的環境更好,實現從防沙到致富的轉變。此外,為了解決肉蓯蓉的銷售和倉儲問題,于田縣專門投資建設了肉蓯蓉交易市場,採取“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發展肉蓯蓉產業。村民們只需要將肉蓯蓉裝車送往交易市場,當天就有企業進行收購。

近年來,于田縣將沙漠生態治理和發展沙產業相結合,利用當地資源稟賦,推動肉蓯蓉、沙漠玫瑰等沙產業發展,帶動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江西永豐:“秋延後”辣椒迎豐收 “冬味濃”菜籃有保障
深秋時節,江西吉安永豐縣的萬畝“秋延後”辣椒喜獲豐收,當地通過智慧農業組合拳,確保了冬季辣椒的優良品質,為居民“菜籃子”增添鮮辣滋味。

在永豐縣佐龍鄉的辣椒種植示范基地,現代化鋼架大棚內綠意盎然,一壟壟辣椒苗在大棚內整齊排列,枝條上挂滿辣椒。工人們忙著採摘、裝袋、裝車,每天有數千斤新鮮辣椒發往周邊地區。今年,基地引進的新品種因其轉色快、糖度高、辣香醇厚的特點備受消費者青睞。
而在永豐縣鹿岡鄉知桐家庭農場,全自動辣椒分揀機正高效運轉。基地每天新採摘的辣椒經傳送帶有序進入分揀係統,依托圖像識別技術,自動完成品質、大小和瑕疵檢測,實現精準分級。與傳統人工分揀相比,自動化設備不僅分揀標準統一,作業效率也顯著提升,還能根據客戶需求定制分揀標準,有效滿足多元化市場需求。

“秋延後”辣椒種植模式是通過設施農業延長辣椒供應周期的種植模式,主要在秋冬季節上市,具有錯峰上市、填補市場空缺的特點。近年來,永豐縣以科技創新為引擎,通過“良種+良法+良機”深度融合,推動辣椒產業提質增效;運用雙層覆膜、水肥一體化等智能管控措施,讓1.5萬畝“秋延後”辣椒提前上市,供應期可持續至明年3月。
新疆伽師:火紅“燈籠”挂枝頭 2.4萬畝石榴迎豐收
眼下,新疆伽師縣的2.4萬畝石榴迎來豐收季,連片果園里,飽滿的石榴挂滿枝頭,倣佛一串串的“火紅燈籠”。

這兩天,在伽師縣玉代克力克鄉英艾日克村的石榴園里,鬱鬱蔥蔥的果樹枝繁葉茂,一顆顆石榴沉甸甸地壓彎枝頭,村民艾麥提·卡斯木正和採購商穿梭林間採摘成熟的石榴。
這份豐收的甜蜜得益于科技助農的有力支撐,當地通過定期組織技術培訓,讓石榴種植管理更科學。

近兩年,當地積極推行“合作社+農戶”模式,實現了石榴種植、管理、銷售的規模化運作,推動傳統種植向優質化、規模化轉型。
甘肅蘭州:食用百合開始採收 新技術賦能增產增收
這兩天,甘肅蘭州的食用甜百合迎來採收季。近年來,當地通過推廣“覆草保墑”“百合快繁”等種植技術,使百合產業實現產量品質雙提升。

在蘭州百合主產區之一的榆中縣園子岔鄉,村民們正緊抓農時採挖百合。大家分工協作,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記者注意到,百合田里未採挖的地塊都覆蓋著一層厚厚的麥草。這是當地推廣的“覆草保墑”技術,作為百合的“保護傘”,它可以使地塊畝均增產300到400斤。目前,全鄉百合“覆草保墑”面積已達3000畝左右。

與此同時,當地農民在政府引導下轉變理念,從“種得多”向“種得好”轉變,建立百合繁育示范基地,通過百合快速繁育技術,培育優質、抗病的蘭州百合。目前,甘肅蘭州的百合種植面積已超10萬畝,今年秋季採挖面積達2.5萬畝,預計產量在3萬噸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