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觀察堶為何搞“臺獨”分裂只會將臺灣推入災難深淵?

“臺獨”與臺海和平水火不容。大陸方面多次表達,願意為和平統一創造廣闊空間,但絕不為各種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留下任何空間。今天的《光復八十載·六問臺灣問題》係列報道,我們就來聚焦,“臺獨”究竟會給臺灣帶來什麼?為什麼說搞“臺獨”分裂只會將臺灣推入災難深淵?
搞“臺獨”能給臺灣帶來和平與安全嗎?
近年來,民進黨當局尤其是賴清德上任後極力推進“以武謀獨”,近期更號稱要打造“臺灣之盾”防空係統,將防務經費增加到GDP的3%∼5%。對此,國臺辦發言人直言,“以武謀獨”只會加速將臺灣推向兵兇戰危的險境。事實也一再證明,任何謀“獨”挑釁,必會遭到堅決有力的反制:
2023年4月蔡英文以“過境”為名竄美並與美眾議長麥卡錫見面
2024年5月賴清德在所謂就職講話中公然宣揚“兩國論”,鼓吹兩岸“互不隸屬”
去年10月賴清德發表所謂“雙十”講話,蓄意割裂兩岸歷史聯結
今年3月,賴清德悍然將大陸界定為“境外敵對勢力”,拋出所謂“17項策略”
大陸方面先後開展“聯合利劍”“聯合利劍-2024A”“聯合利劍-2024B”“海峽雷霆-2025A”等一係列演習。

分析認為,大陸通過常態化海空巡航與實戰化演練,已對臺島形成全方位壓制、進逼。
也許民進黨政客會說,“我們還有美國協防臺灣”。但這個“承諾”真的可信嗎?近年來美國多次評估,若臺海開戰不會“拼死協防臺灣”,反而希望“戰事拖得越久越好”,坐收“以臺制華”之利。
臺灣民眾也逐漸清醒。臺灣民意基金會去年11月民調顯示,57%的臺灣民眾不相信美會派兵“協防臺灣”,創下新高。

臺灣時事評論員王炳忠向《兩岸觀察》記者表示:
這些年我們看到實際的一個發展,就是民進黨當局越加地謀“獨”挑釁,只是逼解放軍勒住臺灣周遭戰略縱深的韁繩,越勒越緊,所以我們看到,大陸的軍艦以及軍機在臺灣周遭已經形成了常態化巡航,也就是隨時可以封鎖臺灣之勢。美國既不承諾真的協防臺灣,甚至連臺灣已經花錢買的武器,美國也可以一拖再拖。到現在很多在特朗普第一任期,臺灣就已經付了錢買的武器都還沒有到貨呢,所以你說要怎麼樣去寄望于美國所謂來保護臺灣的承諾呢?美國只是想賺錢,而“臺獨”分子為了保命,就不斷地繼續掏錢來買,最後就變成了是不用解放軍對臺灣真的動武,恐怕臺灣當局財政就被拖垮了。
搞“臺獨”會讓臺灣經濟向好嗎?
2023年12月,為反制民進黨當局謀“獨”挑釁,大陸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項下12個稅目產品關稅減讓;2024年6月,又進一步對原產于臺灣地區的潤滑油、基礎油等134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ECFA協定稅率。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大陸中止關稅減讓的產品數量有所增加,但也只是將“優惠”收回。然而,大陸的善意不會無限延續。民進黨當局再不警醒,大陸反“獨”工具箱準備充足,必將進一步予以嚴懲。

民進黨當局強行搞“脫鉤斷鏈”,帶來的還有失去廣闊市場、自身產業鏈斷裂等毀滅性後果。此前,蔡英文當局推出所謂“新南向”政策,妄圖拓展東南亞、南亞及大洋洲市場來降低對大陸的經貿依賴,結果卻導致臺灣經濟受損。
賴清德上臺後更是進一步阻撓限制兩岸經濟正常交流合作。一方面推動“脫鉤斷鏈”,鼓噪打造“非紅供應鏈”,另一方面,為了謀“獨”變本加厲地“媚美賣臺”,將臺積電主動奉上,在關稅問題上“未談先跪”。有學者直言,美對臺“20%+N”的疊加關稅將直擊臺灣產業命脈。

上海交通大學臺灣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向《兩岸觀察》記者表示:
美國要求臺灣相關的高端制造產業向美國轉移的壓力越來越大,不僅如此,還要帶動相關產業鏈赴美投資。這種連根拔起的做法不僅會導致臺灣的產業空洞化,而且對于其他產業的消極影響也會進一步加劇。其次,兩岸經貿聯結始終是臺灣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支撐,“臺獨”只會讓這樣的一種依靠,包括臺灣轉型升級的這種驅動力日益縮減。還有一點我想補充的是,如果沒有得到大陸的支持,臺灣未來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的可能性也會逐步降低,只會讓臺資企業未來的路越走越窄,也只會讓臺灣民眾的福祉受到越來越大的衝擊和影響。
搞“臺獨”能讓臺灣拓展“國際空間”嗎?
近年來,民進黨當局打著經貿、科技、文化、教育等領域交流合作的幌子,妄圖突破國際社會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銅牆鐵壁,拓展所謂“國際空間”。但這些都無法撼動一個中國原則這一國際關係準則和國際社會普遍共識。全球已有183個國家在此基礎上同中國建交。

此前在承認“九二共識”基礎上,經兩岸協商,臺灣得以參加暌違近40年的世界衛生大會、國際民航大會,但這些成果因民進黨當局否認“九二共識”而再次失去。
新加坡前外交官馬凱碩就這樣形容“臺獨”的國際困境:推動“臺獨”等同于把自己鎖進一個小型監獄,然後扔掉鑰匙。
搞“臺獨”會給臺灣帶來更好的前景嗎?
近年來,民進黨當局推行“去中國化”和“臺獨”教育,煽動所謂“反中抗中”,造成部分臺灣青年對兩岸關係產生錯誤認知,甚至對立情緒。這不僅剝奪了臺灣青年共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機遇的權利,還讓他們陷入“要不要對抗大陸”的無意義煎熬。

不過,臺灣民眾對“臺獨”的警惕也在不斷上升。此前島內多份民調顯示,臺灣20—29歲群體中約70%明確表示不願自己或家人上戰場。臺“民主文教基金會”近日公布的民調也顯示,約六成受訪者認為臺灣應與大陸交流、避戰。分析認為,如若“臺獨”分子一意孤行,勢必將進一步撕裂臺灣社會,加劇臺灣內部衝突,甚至引發不可預測的社會動蕩。
從掏空臺灣經濟到加劇臺海緊張,從毒害青年到淪為外國棋子,“臺獨”分裂的每一步,都是在給臺灣的前途命運“埋雷”。歷史和事實早已證明,“臺獨”從來不是“選項”,而是通往災難的“死路”。唯有堅決反對“臺獨”、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才能讓臺灣同胞共享和平紅利,讓臺灣的未來真正走在康莊大道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