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關于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的決定,以法律形式將10月25日設立為臺灣光復紀念日。
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在國家層面舉行紀念活動,有利于體現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這一無可辯駁的歷史事實,鞏固國際社會堅持一個中國的格局,引領兩岸同胞傳承、弘揚偉大抗戰精神,激勵全體中華兒女為祖國統一、民族復興而團結奮鬥。
歷史將永遠銘記這一刻——1945年10月25日,中國政府代表在同盟國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儀式上向全世界宣告:自即日起,臺灣及澎湖列島已正式重入中國版圖,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國主權之下。
臺灣光復了!被外族侵佔奴役長達半個世紀的臺灣,終于重回祖國懷抱!那響徹雲霄的歡呼、揚眉吐氣的喜悅,如潮水般在臺灣全島蔓延開來。
“全島各處,歡歌燕舞,家家戶戶,祭祖謝神,告慰先靈……”基隆港的碼頭上,到處是人潮如涌,到處是歡聲笑語。年輕的母親抱著孩子來了,80歲的老翁拄著拐杖來了,人們激動地揮舞著連夜縫制的旗幟,熱烈歡迎從大陸來的官兵,為臺灣的光復與新生歡呼雀躍。
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兩岸同胞從來都是命運相連、榮辱與共。
習近平總書記撫今追昔,深刻指出:“兩岸同胞雖然隔著一道海峽,但命運從來都是緊緊連在一起的。民族強盛,是同胞共同之福;民族弱亂,是同胞共同之禍。經歷了近代以來的這麼多風風雨雨,我們對此都有很深刻的體會。”
130年前,臺灣慘遭外族侵佔,是中華民族近代屈辱的縮影,給全民族留下了剜心之痛。當《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臺灣,民眾“奔走相告,聚哭于市中,夜以繼日,哭聲達于四野,風雲變色,若無天地”。
“願人人戰死而失臺,決不願拱手而讓臺。”長達50年的漫漫黑夜中,臺灣同胞始終懷著強烈的中華民族意識、牢固的中華文化情感——
“與其生為降虜,不如死為義民”,臺灣同胞不畏強暴,前仆後繼,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武裝鬥爭,65萬多人犧牲罹難;全面抗戰爆發後,臺灣義勇隊、臺灣少年團高喊“欲救臺灣,必先救祖國”的口號,奮勇投身全民族的抗日救亡運動。
面對日本所謂“皇民化”運動,“義不臣倭”的臺灣士紳林獻堂,傲然堅持一生不讀日文、不說日語、不著和服;愛國志士林祖密將軍,放棄龐大家產,慨然道“大漢之民,何能因財富而辱于倭奴”,成為1911年後臺灣同胞恢復中國國籍第一人。
…………
這些鮮活的面容,這些鏗鏘的聲音,生動昭示了臺灣同胞骨子里可歌可泣的民族氣節、真摯深沉的愛國情懷,這氣節和情懷與生俱來、渾然天成,不可磨滅。因為兩岸同胞血脈里流的都是中華民族的血,精神上堅守的都是中華民族的魂。
80年前的偉大勝利,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開啟了古老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徵程,更無可辯駁地證明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國政府發表《開羅宣言》宣布,三國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共同簽署、後來蘇聯參加的《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同年9月,日本簽署《日本投降條款》,承諾“忠誠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項規定之義務”。10月25日,中國政府宣告“恢復對臺灣行使主權”,並在臺北舉行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儀式。由此,通過一係列具有國際法效力的文件,中國從法律和事實上收復了臺灣。1971年通過的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鄭重確認、充分體現了一個中國原則。決議明確了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包括臺灣在內全中國的唯一合法代表,不存在“兩個中國”“一中一臺”。1949年以來,盡管兩岸尚未統一,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從未分割,中國擁有對臺灣的主權、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
臺灣光復,是二戰勝利成果和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係列具有國際法效力的文件都確認了中國對臺灣的主權,其歷史和法理事實不容置疑,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的權威性不容挑戰。
近代以來,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的悲慘歷史,讓所有中華兒女刻骨銘心。堅決遏制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行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絕不讓國家分裂的歷史悲劇重演,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和堅定意志。
“臺獨”分裂是祖國統一的最大障礙,是民族復興的嚴重隱患。我們有堅定意志、充分信心、足夠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圖謀和外來幹涉,決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
大道之行、人心所向,勢不可擋。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臺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解決。”
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所決定的,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和勢所決定的。新時代以來,祖國大陸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持續增強,中國式現代化邁出堅實步伐,解決臺灣問題的基礎更雄厚、能力更強大,有力塑造了祖國必然統一的大勢。
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這是兩岸關係發展歷程的歷史定論,是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的歷史大勢。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也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目標。
歷史承載過去,也啟迪未來。
“肯取勢者可為人先,能謀勢者必有所成。”臺灣前途在于國家統一,臺灣同胞福祉係于民族復興。統一後,臺灣將永保太平,民眾將安居樂業。有強大祖國做依靠,臺灣同胞的民生福祉會更好,發展空間會更大,在國際上腰桿會更硬、底氣會更足。臺灣同胞將同大陸同胞一道,共享一個偉大國家的尊嚴和榮耀,以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而驕傲和自豪。
“臺獨”是絕路,外人靠不住,統一擋不住。相信廣大臺灣同胞一定能看清形勢,堅決反對“臺獨”分裂活動和外部勢力幹涉,堅定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與大陸同胞同心同行,早日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全體中國人共同的夢想。我們堅信,只要兩岸同胞把握歷史大勢、共擔民族大義,把民族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一定能夠共創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的美好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