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滿“情緒價值” 賦能縣域經濟——從陜西嵐皋“村BA”出圈看發展新路徑
地處秦巴山區的陜西省安康市嵐皋縣,承載著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涵養地、秦巴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等多重定位,一連串“綠色招牌”背後,也面臨諸多難題。
如何破解生態和發展“兩難”矛盾?如何“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形成新的增長點”?又如何求解“發展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的時代課題?
近年來,嵐皋縣立足縣域實際,抓住“村BA”賽事,以低成本、高情感的群眾性活動為切入點,深度融合“農文旅體商”,全面激發消費活力。通過小城辦大賽,優化資源配置,增強鄉村振興動力,實現了現象級傳播“流量”與經濟效益“增量”的雙贏,探索出一條“賽事搭臺、經濟唱戲、群眾受益”的特色縣域經濟發展之路。
嵐皋模式:從賽事“潑天流量” 到體農文旅商融合“潑天富貴”
縣域地處“城尾鄉頭”,是城和鄉的接合點,也是國民經濟基本單元。
地處國家主體功能區限制開發區的嵐皋縣,生態紅線面積佔縣域國土總面積的49.38%,發展空間受限,但境內生物資源多樣,旅遊資源富集,單體旅遊資源627處,縣域處于全國第二富硒資源帶,中硒、高硒土壤佔縣域面積的比例為94.39%,排名安康市第二。
如何依附自身優勢資源,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經過思考和論證,嵐皋縣提出了“生態立縣、旅遊強縣、硒業興縣、開放活縣”的發展戰略,並瞅準了群眾性籃球賽事活動作為“四縣”戰略的切入點。
作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縣,自上世紀三十年代起,嵐皋就有舉辦籃球比賽的歷史基因,籃球文化傳承幾代嵐皋人的青春記憶。2023年,按照農業農村部、國家體育總局《關于舉辦全國和美鄉村籃球大賽(村BA)的通知》有關要求,“全國和美鄉村籃球大賽村BA陜南賽區選拔賽”在嵐皋舉辦。7天52場的競技比賽激發了群眾熱情,通過賽事直播、電商直播、文藝展演、展品促銷等係列活動,嵐皋“村BA”火爆出圈。
在總結第一屆賽事經驗的基礎上,2024年嵐皋舉辦了第二屆“村BA”。來自川陜鄂渝蘇黔6省市的89支球隊參加,歷經50余天以200余場高水平籃球賽事,為觀眾和遊客帶來了一場場難忘的文體盛宴。同時,為順應遊客“三分之一看比賽、三分之一看表演、三分之一看熱鬧”的需求,嵐皋縣還組織開展大道鑼鼓、曉道竹馬、巴山嗩吶等300余次獨具地域風情的文藝表演,成功舉辦縣城巡遊、嵐河演藝、千人蹦迪、萬人合唱等係列活動,場內場外激情飛揚、線上線下熱鬧非凡,各方參與積極性空前高漲,吸引網絡話題全網曝光量15億次,打響了“村超看榕江、村BA看嵐皋”賽事品牌。
今年,第三屆嵐皋“村BA”活動現場,“一二三,展展滴!”的喝彩聲、大道鑼鼓及鍋蓋鐵盆的助威聲、手機相機的萩萩聲相互交織、響徹雲霄。“村BA”讓這里的人們沉浸在純粹的快樂中。據統計,第三屆嵐皋“村BA”開幕式相關視頻全網曝光量達到3.34億,“陜西嵐皋村BA”話題熱度榮登陜西省內9市同城榜榜首並持續霸榜。截至10月7日,全網話題曝光量突破58億次。
如何將“潑天流量”轉化為“潑天富貴”?流量轉化的核心密碼在于優化資源配置,重構業態要素。
嵐皋縣委書記魏小林表示,隨著賽事經驗的不斷積累,嵐皋圍繞“促文旅、穩增長”工作主線,堅持“文體搭臺經濟唱戲”,將業態相互嵌入,突出“農文旅體商”深度融合,以賽促宣、以賽促健、以賽促文、以賽促旅、以賽促銷,形成“內圈觀看比賽、中圈文化互動、外圈商貿展銷”的業態布局。比如,商貿方面,開設“村BA”主題集市、“村民大舞臺·有貨你就來”一鎮一專場,舉辦“跟著賽事遊陜西·硒旺嵐皋匯大集”等活動,新增56家集裝箱商鋪、84家商業門店、106家小吃攤位,推動農產品線上銷售額同比增長31%,日均成單量突破3000單。
今年1至7月,嵐皋新增市場主體902家,新落地招商項目33個,線上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4.8%。縣城大型酒店入住率達98%,歸雁人士投資新建國際酒店、開辦“村BA”主題餐廳和“展展滴”旅行社,全國知名企業統一集團、海底撈、衛龍集團與本地企業合作開發魔芋係列食品。
再比如,文旅方面,形成以“吊罐砂鍋”為代表的美食經濟、以“福樂康旅居養老”為代表的銀發經濟、以“一河兩岸實景演藝”為代表的夜間經濟、以“觀光採摘農耕體驗”為代表的田園經濟,新增客路故鄉、夢見蓬萊等精品民宿43處,舉辦“硒旺嵐皋·鼓振三秦”“巴山嗩吶·鄉村民謠”等文體旅商活動30余場次,引導消費者“白天遊景區、傍晚觀賽事、臨別購特產”。今年1至7月,來嵐遊客、旅遊總花費分別同比增長15.8%、13.5%;今年1-8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3.8%,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增長25.5%,均位居安康市第一方陣,形成了“既旺丁又旺財”的可喜局面。
嵐皋密碼:以人為本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記者調研發現,嵐皋通過係統性運營和傳播,實現了流量和經濟效益雙贏。嵐皋以“村BA”這一群眾性籃球賽事活動為載體,實現了從IP打出來到全民參與激活IP內生動力;從流量爆起來到遊客走進來;從產品賣起來到人才涌進來;從城市紅起來到品牌立起來。
其成功的密碼,首先是根植于人民的理念。賽事起源于人民群眾,賽事的成果與群眾共享。嵐皋“村BA”堅持“百姓舞臺、全民共享、節儉辦賽”的原則,始終把“話筒”交給老百姓。賽事期間,地方政府則充分踐行服務于人民的理念。嵐皋縣35名縣級領導幹部以上率下、200名科級幹部分工負責、500余名黨員幹部狠抓落實、1800余名各行各業人士參與其中,高效做好統籌協調、賽事籌備、文藝展演、安全保障等事項,為“村BA”流量變銷量提供組織和人力保障。
賽事設立開放聯絡組、賽事組織組、文藝展演組、宣傳營銷組、文旅融合發展組、商貿消費促進組、市場環境優化組、安保應急組、社會穩定組、人才保障及志願服務組、氛圍營造組、醫療服務保障組等12個工作小組,由縣級領導任組長,形成了“四大班子聚力、全民同向發力、社會各界助力”的工作機制,引領帶動全縣上下各行各業、各條戰線積極參與,為遊客和社會各界人士開展個性化、暖心化服務。
“人民群眾是真英雄。”魏小林說:“‘以人為本’是嵐皋‘村BA’能夠持續‘長紅’的根本原因。其核心是讓本地人有獲得感、自豪感,讓遊客有幸福感、體驗感,讓投資者有信任感、機遇感。”
其次,搭建宣傳矩陣,掌握流量規律,引流助推縣域“火出圈”。據介紹,嵐皋堅持以數字化、流量化多維構建“主流媒體引領+網紅大V帶動+最美推薦官主推+萬人矩陣宣發”的宣傳矩陣,組建63名文旅推薦官、解說員隊伍,自建“嵐皋村BA+”流量池,“快拍快發”精彩瞬間激發全民創作,“花式玩梗”創意作品引發全網催更,實現嵐皋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指數倍增。
再次,智慧治理體係超前布局是承接流量的關鍵支撐,寵客貼心式服務是吸引遊客的重要原因。記者調研發現,嵐皋敢于突破固有的管理模式,以數字賦能賽事服務管理和組織運營,引入第三方運營平臺,開發賽事預約、酒店預定、景區查詢等微信小程序,實現遊客信息和需求信息的“雙向”精準掌握。
同時,堅持“一座城服務一個人”,實現“萬人賽事”與“個體尊嚴”的共生共榮。在車站、高速路出口、酒店前臺和網紅打卡地等均有志願者悉心服務。實行景區門票減免、開通免費旅遊專線、完善遊客舉報訴求處理機制,並作出“三不三免兩個一律”鄭重承諾,即:賽事不賣門票、賽場不設貴賓席、外來車輛輕微違法只糾不罰,所有對外窗口單位免費提供茶點、安排專人免費咨詢、機關大院和公共停車場免費對外開放,所有餐飲住宿一律不漲價、凡有哄抬物價和宰客欺客等行為一律嚴肅處罰。當地處處營造“來了都是客”的旅遊消費環境,全面展示“厚道、淳樸、熱情”好客形象。
最後,解放思想,敢為人先,讓小縣城走向全國。專家表示,群山環繞的陜南小城嵐皋,有著“放眼全國”的膽識和以開放促發展的魄力。以特色活動讓開放有“流量”、有效益、可持續,嵐皋做出了典型示范。
“我們也曾嘗試舉辦旅遊文化節、南宮山紅葉節等活動,都不溫不火。”嵐皋縣委副書記、縣長王仁康說:“如何選突破口、找引爆點,必須既符合世界潮流,又具有深厚的群眾文化基礎和歷史基因傳承,籃球競技正好符合以上要求。縣委和縣政府深刻認識縣情、準確把握大勢、精心聚智設計。在互聯網時代,政府不僅是公共服務的提供者,更是城市IP的‘首席運營官’。我們借鑒貴州‘村超’的成功經驗,聚智設計、精心組織‘村BA’,將其打造成順應群眾需求、掀起文旅熱潮的城市IP。”
嵐皋啟示:一場縣域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實踐
專家表示,近年來網紅城市開始向縣域涌現的背後,蘊藏著一場重要的經濟轉型,以縣域為代表的下沉市場往往更有韌性,更能給消費托底。
“嵐皋樣本”是一場縣域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踐,為縣域如何接住“潑天流量”並將其轉化為發展動能展現了一條低成本、可持續、因地制宜的新道路,帶來了諸多啟示。
啟示一:以輕資產提供情緒價值來撬動大流量的模式成為縣域發展新基建,也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可復制的樣板。當前,體育賽事正在成為縣域經濟的新基建。從“村BA”到“村超”,這些自帶煙火氣的草根賽事證明:只要找準群眾需求與地方特色的結合點,小縣城也能打造現象級IP。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丁元竹說,數字經濟時代帶來傳統旅遊觀的顛覆。人們從老天爺、老祖宗留下的自然與人文遺存轉向關注老百姓生產生活場景,更多的旅遊吸引物因網絡傳播力加持而被青睞,只要有好的內容體驗,能引發人們對美好生活共鳴,細分旅遊元素也可能業態化,小切口的“縣域旅遊”成為新的藍海。
賽事總策劃王超說,文旅IP的成功打造需要係統性思維和全鏈路運營。“從情感捕捉到品牌升華,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精心設計執行,嵐皋村BA不僅僅是一場體育賽事,更成為推動鄉村振興、促進三產融合、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抓手。”目前嵐皋深化拓展“春踏青、夏戲水、秋BA、冬玩雪”四季主題活動,從一個賽事發展引領整個城市發展的全國性標桿縣域經濟發展模式。
啟示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王仁康說,“群眾辦賽,群眾受益。我們始終把改善民生、造福群眾作為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賽事不僅滿足了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還顯著帶動了當地住宿、餐飲、交通和文創消費,形成一股強勁的消費拉動力。接下來,我們還將打通制約文體旅融合的堵點和痛點,在延伸產業鏈、提升服務體驗上下功夫,真正實現‘賽後留人’和‘賽後留客’,將賽事熱度轉化為持續的經濟活力。”
“一座城服務一個人”的城市理念已深入人心。有賽事期間適逢下雨,農業大戶張天文脫下外套擦地板;有網紅理發師“胡子哥”免費給參賽球員理發;有小學生撿水瓶賣錢捐贈舉辦活動……通過賽事形成“好客嵐皋”的集體人格更是嵐皋軟實力的體現。這些故事背後,是群眾主體意識的增強和對“村BA”品牌的珍惜,而老百姓收入的增加則是這一過程最堅實的物質基礎。
啟示三:堅持長期主義,進一步發揮優勢資源,加深業態融合,一二三產融合。嵐皋實踐表明,網紅城市的魅力不僅源自一兩次的短暫走紅,更要植根于文化、旅遊、美食、演藝、會展經濟及體育活動的全面深度融合。多維度的協同發展,才能構築起獨特且持久的吸引力。
魏小林表示:“城市最具吸引力的引爆點是等不來、學不來、蹭不來的。它必須建立在對所在區域的地理、人文、核心要素的精心梳理和認真規劃的基礎上,因地制宜提煉,耐著性子培育。只有長期持續深耕,才能在機遇降臨時盡情綻放。”
啟示四:爆紅出圈倒逼政府部門提高行政效率,促進縣域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升。
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歐陽康說:“群眾體育賽事治理模式與鄉村整體性治理同頻共振,為構建多元主體共聯的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創造了新路徑。”
魏小林說:“嵐皋村BA走紅也將嵐皋的方方面面都擺在‘顯微鏡’下,公共服務供給以及消費環節的任何缺位、失位都極易形成負面輿情,對城市形象形成‘反噬’。城市在承接流量紅利時,也對城市的承載能力、服務水平、市場化運作提出了挑戰,需要完善一整套應對機制作為保障。嵐皋正以舉辦群眾賽事為契機,不斷完善基礎設施、補齊短板、盤活資源、高效利用。同時,通過賽事,基層治理水平得到提升,各級黨組織的組織發動能力、黨員幹部應對突發狀況和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顯著增強。在村BA的歡樂熱潮中,孩子放下手機、銀發多了陪伴,大家心氣順了、怨氣少了、和氣多了,群眾的集體感、榮譽感、自豪感全面攀升。”(記者 邵瑞 楊曼殊 唐浦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