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財評|中國經濟“三季報”:韌性不減 活力強勁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1015036億元,同比增長5.2%,增速較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分別加快0.2個百分點、0.4個百分點,經濟繼續保持平穩增長的態勢。
這樣的成績難能可貴。今年以來,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和內部困難較多的復雜局面,我國經濟運行頂住了壓力,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5.2%的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當中位居前列,我國經濟繼續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穩定動力源。這顯示出我國經濟發展的強大韌性,背後是“新動能”的強力支撐。
一方面,創新的“勢能”正在持續向經濟的“動能”轉化。前三季度,我國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其中,3D打印設備、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0.5%、29.8%、29.7%。今年以來,隨著國產大模型的崛起,人工智能產業爆發式增長。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伴隨著我國加快實施“人工智能+”行動,集成電路制造、機器人制造、無人機制造等領域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7%、21.7%和69.8%。
另一方面,消費作為“主引擎”動能更加強勁。前三季度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3.5%,比上年全年提升9.0個百分點,繼續發揮經濟增長主引擎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服務消費同比增長了5.2%,明顯高于商品零售額的增速,這說明我國在消費規模擴大的同時,消費結構也在優化。
高質量發展動能的疊加,為我國在百年變局的風浪中穩住發展大盤、築牢發展根基提供了堅實支撐。近期,我國宏觀政策持續發力,出臺實施《關于擴大服務消費的若幹政策措施》,下達第四批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加強“兩重”項目組織調度。政策的合力有望推動四季度經濟平穩運行、向前發力,在助力實現全年經濟預期目標的同時,進一步激發高質量發展內生動能。(央廣財經評論員 邵藍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