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讀懂延安——繪就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新圖景

2025-10-21 20:22:00
來源:澎湃新聞
字號

  10月18日,“紅星照耀中國:從偉大勝利走向偉大復興”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在陜西延安啟動。這一刻,無數人的目光,熱切轉向延安。

  曾幾何時,“到延安去”激蕩著熱血兒女的誓言。如今,“探尋延安”成為高質量發展語境下的一種共識。

  近年來,延安的發展邁上了快車道。2024年,延安市全年地區生產總值(GDP)2383.36億元,按不變價計算比上年增長5.5%,這一成績十分亮眼。“十四五”收官在即,延安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給外界留下深刻印象。

  延河日夜奔流不息,紅色大地氣象萬千。在延安精神的照耀下,一部厚重的新城市發展史在激昂地書寫著。

  延安,從容再出發;我們,重新發現延安。

  以延安精神照耀延安,譜寫新篇章

  延安,是革命的聖地,是新中國的搖籃。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章中深情地寫道:“從1935年到1948年,黨中央和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戰鬥了13年,領導中國革命事業從低潮走向高潮、實現歷史性轉折,扭轉了中國前途命運。巍巍寶塔山,滾滾延河水。延安用五谷雜糧滋養了中國共產黨發展壯大,支持了中國革命走向勝利。”

  “幾回回夢里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延安的五谷雜糧,延安的壯麗山川,留下了不朽的印記。

  在這塊神聖土地上誕生的延安精神,是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每一個中國人的養分——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激勵著延安奮勇向前。

  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從勝利走向勝利的精神密碼。延安精神,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靈魂性、綱領性要求。作為革命聖地,延安是政治高地,是指南針上一顆耀眼的星。強化政治意識、突出政治屬性,以堅定的政治方向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延安取得一係列成果的核心原因。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為延安創新發展、追趕超越提供了科學方法和科學路徑。例如,延安持續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全力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培育,積極融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和西安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讓高質量發展始終保持著民生“恆溫”。例如,延安致力于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感的發展,復刻了“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深刻命題;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則為延安轉型跨越發展提供了信心源。在實施產業轉型戰略的陣痛中,延安憑借逆水行舟、眾志成城的決心,越過了一個又一個山丘。

  這座光榮的城市,奮勇開創了屬于自己的輝煌。

  用延安精神建設延安,發展延安

  延安,古意盎然。延安古稱膚施、延州,作為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延安素有“三秦鎖鑰,五路襟喉”之稱。

  延安,新意勃發。

  2024年11月, 延安入選全國商品交易市場創新監管試點,是陜西全省唯一入選的城市。

  2020年6月,延安入選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是陜西省內第二個進入46城大名單的城市。

  悄然之間,延安發生了巨變,頭上的“名號”也多了起來:延河入選國家美麗河湖優秀案例、金延安入選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

  延安越來越有“國際范”“網絡范”、越來越時尚。世人驚訝地發現,延安不僅向全國供給了燦爛的思想,還向全國、全世界供給著優質的產品。

  延安不僅是精神高地,還是農業重地、商業重地、工業重地。

  用延安精神建設延安,發展延安,是延安持之以恆的行動,由此帶來了延安經濟社會的平穩健康發展。

  “十四五”以來,延安市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二十大及其歷屆全會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按照陜西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民營經濟、開放型經濟、數字經濟,以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組織經濟工作,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積極探索高質量發展新路徑,集中精力興產業、促創新、擴需求、優環境,區域經濟保持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

  一顆蘋果的故事,是延安人津津樂道的,也是世人觀察延安的一個重要視角。

  “俱榮上節初,獨秀高秋晚”,在今天的延安,一顆小小的蘋果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全國每9顆蘋果中,就有一顆延安蘋果”。近年來,延安以小蘋果撬動大市場,建成全國最大優質蘋果生產基地。

  一顆延安蘋果,通過科技賦能、產業升級,越來越“紅”:不僅上了中歐班列,更搭乘天舟五號抵達中國空間站。果子“紅了”,是延安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農業科技現代化的大美意象,呼應著延安的“華麗轉身”。

  近年來,延安面對發展中遭遇的困難,以刀刃向內的方式堅決打破油煤工業獨大的單一型經濟結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倒逼產業轉型,使得非油工業增加值增速超越石油工業增加值增速。在《促進新經濟發展暫行辦法》等制度的托舉下,一批“瞪羚企業”看好延安、落戶延安。“十四五”以來,延安新引進世界500強、行業領軍企業120家。

  推動改革創新深入實施,前提是做好“頂層設計”。延安銳意強化制度創新,構建起“四梁八柱”式改革制度體係。從經濟發展到社會民生的關鍵領域,全面深化改革,不留空白。例如,面對市屬國企“小散弱”的積弊,延安市以“四個專項行動”優化國有資本布局,成效顯著。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延安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積極推進重大改革與重點任務落實,發揮了模范帶頭作用。在“頭雁效應”的激勵下,延安的制度創新屢上新臺階,乃至產生示范價值。《延安市推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規范化透明化制度化》《宜川縣探索經濟欠發達地區“融救助”機制創新》2項改革案例入選“中國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旨在破解企業痛點的周“解扣”、周“解難”機制獲評工信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特色案例。

  2024年,延安生產總值增速高于全國和陜西全省平均水平。這是延安穩步前進、蓄力奔跑的耀眼信號。

  高質量發展的陜西樣本、延安樣本

  延安的一係列改革創新舉措,極大增強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財政支出大半投向民生領域、服務群眾周“解憂”機制消解群眾痛點和難點、群眾出行和就醫體驗不斷改善……充分顯示出延安矢志改革創新的人民情懷。

  延安所取得的亮眼成績,是陜西高質量發展成果豐碩的必有內容。2024年,陜西全省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取得新成效,地區生產總值35538億元、增長5.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393.1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5%。

  2024年,陜西實施3508個省級和市級重點項目、經營主體滿意度達94.5%、投資規模持續擴大。此外,這一年,陜西565個產業項目竣工投產,新增產值1503億元,新增稅收124.9億元,帶動就業15萬人。

  在陜西這一古老而豐沛的大地上,奔涌著高質量發展的激浪——西安“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勇開先河,西鹹一體化體制機制創新打破“固封”,榆林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一鳴驚人,寶雞市“全程標準辦、全鏈便利辦、全力創新辦、全時協同辦”項目建設審批服務新模式漸入佳境……

  創新是解決難題的需要,創新是轉變思路的需要,創新是叩問未來的需要。

  將延安精神轉化為幹事創業的實際行動,以昂揚鬥志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是延安的新實踐,更是陜西的新實踐。這兩個樣本,在延安精神的統領下、光照下,具有高度的統一性。

  時光悠然,人心澎湃。

  今天的陜西、今天的延安,正在通過體制改革、產業升級等係統方案的實施,完成一場蔚為壯觀的歷史性“突圍”。

  如此波瀾壯闊的陜西樣本、延安樣本,值得銘記。

[責任編輯:滕丹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