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堶中國經濟“三季報”:穩住基本盤 實現新突破
今天,國家統計局發布了中國經濟“三季報”。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2%。大家都知道,今年,我國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較多,而當前又是觀察中國在“十四五”收官之年能否順利實現主要目標的關鍵窗口,因而這份“三季報”也承載著更多關注與期待。那麼,透過數據表象,我們能看到怎樣的一份經濟圖景呢?
今年以來,國際環境復雜多變,外部衝擊影響加大,而中國經濟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穩”,先來看看經濟增速穩不穩。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101503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2%。分季度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4%,二季度增長5.2%,三季度增長4.8%。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 付淩暉:前三季度5.2%的經濟增速,在主要經濟體當中仍然位居世界前列,說明了中國經濟繼續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來源。
從觀察宏觀經濟的四大指標來看,除了經濟增長以外,就業、物價總體穩定,從國際收支看,貨物進出口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9月末外匯儲備繼續保持在3.3萬億美元以上,已經連續22個月穩定在3.2萬億美元以上。可以說,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底盤“穩”的特點十分鮮明,展現出強大的抗壓能力和發展韌性。
有了“穩”的基礎,在眾多數據中,我們的觀察重點還會聚焦一些特別的數字,比如從中能釋放出轉折信號,或者能看到產業轉型的亮點、投資的熱門方向等等。以工業企業利潤為例,今年1—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由1—7月同比下降1.7%轉為增長0.9%,扭轉了自今年5月份以來企業累計利潤持續下降的態勢。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信息中心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魏琪嘉:工業企業利潤轉折的含金量,首先重點就是它對市場預期起到了極強的提振作用,從具體的支撐行業看,原材料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是推動工業企業利潤回升的重要力量,裝備制造業作為技術密集型行業,它的產銷兩旺,本身就說明高技術類的產品當前有著很強的市場需求。
工業企業利潤的明顯改善釋放的是市場需求在增加、價格在回升等積極信號。類似的積極信號,我們在制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中也能看到。9月份,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和消費品行業PMI分別為51.9%、51.6%和50.6%,均位于擴張區間。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4.1%,連續三個月回升。
魏琪嘉:這里面釋放出的信息,一方面說明我們的市場需求在有效改善,另一方面也說明前期出臺的一攬子增量政策在逐漸發力顯效,政策的效果顯而易見。此外,前期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整治非理性競爭等一係列組合拳,對于優化營商環境、優化市場秩序,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些恰恰也是工業企業利潤回升的重要支撐。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運行還有一個突出特徵,就是創新驅動戰略的深入實施與新質生產力的加速培育。可能有人覺得,宏觀數據和個體感受有“溫差”,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經濟結構轉型帶來的行業分化。比如,房地產等部分傳統行業持續承壓,但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下,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蓬勃興起,帶來新的發展動能。
就拿今年來說,從國產大模型DeepSeek強勢崛起,到各種各樣的人形機器人加速“進化”,現象級創新層出不窮。最為關鍵的是,這些科技創新並不是簡單的“花架子”,而是不斷拓展應用場景,已經在深度影響我們的生產生活。截至今年6月,我國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戶規模達5.15億人,呈現爆發式增長。
還是數據來說話,今年以來,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不斷融合,新質生產力加速培育壯大,前三季度,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分產品看,3D打印設備、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0.5%、29.8%、29.7%,成為工業增長的重要引擎。
付淩暉:在我們的產業升級當中也有兩個數據值得大家關注,一個是船舶制造,前三季度民用鋼質船舶的產量同比實現了兩位數增長,鐵路機車也保持了兩位數增長。我們不但滿足國內的需要,而且也滿足全球的需要,體現出了我們在裝備高端化方面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成績。
今年以來,還有一些高速增長的產品,也在釋放行業發展變化的積極信號,比如服務器。今年8月,服務器產量同比增長86.2%。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 田軒:服務器實際上它是我們數字經濟,包括人工智能還有大數據重要的基礎設施,它的快速增長可以沿著上下遊產業鏈,來帶動相關的產業、相關的企業發展,同時它也能夠大大提升我們國家在科技創新、人工智能、大數據方面的布局,從而提高我們的國際競爭水平和競爭實力。
前三季度,我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全面推進,制造業投資增長4.0%,明顯快于全部投資。民間投資雖然有所放緩,但民營企業持續加大創新投入,積極布局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付淩暉:從近兩年的情況來看,制造業投資當中一個很重要的特點表現在,一是傳統行業改造升級的投入在加大,另一方面是高端裝備的投資增長較快。今年以來,像汽車制造業、船舶、交通運輸設備,這些行業都保持了較快增長,也體現出了我們產業升級的態勢。
說完投資,再來看看內需中的消費。消費一直是觀察中國經濟活力的重要窗口,特別是外部衝擊加大的時候,做強國內大循環,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就更加重要。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5%。
深入分析消費數據的結構我們發現,消費升級是一個很明顯的特徵。今年以來,以舊換新政策加力擴圍,推動汽車、家電家居、3C數碼等產品升級換代,快速增長。越來越多智能化產品,像是智能門鎖、洗地機等走進千家萬戶。服務消費更是消費升級的集中體現,前三季度,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5.2%。
付淩暉:前三季度,服務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了5.2%,這個速度也是明顯快于商品零售額的增速,也體現出了消費增長的內在提升的動力。大家也看到了近期十一長假,我們的外出旅行以及相關消費的活力還是非常旺盛的。從未來的發展來看,中國的消費規模擴大、消費結構優化、消費新動能的增強也會持續顯現。
這個夏天,你有沒有去看大熱的“蘇超”,順便領取當地提供的票根大禮包,來個“吃住行遊購”一條龍之旅?不斷創新消費場景,補上優質供給的短板,才能更好地激發消費潛能,各地也著實動了不少腦筋,給遊客增加新奇體驗,比方說,您可以帶著孩子到村里參加一場稻田研學,了解水稻的一生,再體驗一下收割的樂趣;或者到大草原的星空露營營地,用專業設備觀賞絕美星空;名山大川看得多了?那不妨再來一場特別的“工廠遊”,沉浸式體驗一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我們觀察到,人們對品質化、個性化、體驗化消費的需求日益增長,需求更加多元,也點亮了更多細分市場的新藍海。一只名為LABUBU的“小怪獸”潮玩風靡全球,釋放的就是情緒消費的巨大潛力。一個明顯的消費行為變化是,不少消費者一方面更加注重性價比,但另一方面卻又願意為情緒價值提供溢價。
從外需來看,今年以來,個別國家濫施關稅,衝擊了多邊貿易體制。在復雜的外部環境下,我國貨物貿易頂住了壓力,延續了穩中向好的發展勢頭。前三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33.6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其中,出口增長7.1%。
我們不斷擴大“朋友圈”,多元化市場持續推進,同時,出口產品的結構不斷優化創新,比如說我國制造的機器人在全球范圍內都非常受歡迎,前三季度,出口工業機器人增長54.9%,高端裝備增長22.4%,“新三樣”產品、鐵道電力機車等綠色產品增速均達到兩位數。
田軒:不但我們的朋友圈在不斷擴大,我們的出口附加值在提升,我們的出口總量也在不斷提升。年初我們覺得最大的不確定性就是外貿,但是現在看起來,前三季度經濟增長,外貿出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
前三季度,我國經濟“穩”的格局、“進”的勢頭、“韌”的特性沒有改變,保持穩中有進發展態勢具有堅實支撐。通過各項經濟數據,我們能看見中國經濟這艘巨輪破浪前行的勇氣,也能觀察到掌舵者運籌帷幄,進行宏觀調控的智慧。雖然仍面臨一些困難,但有利因素在不斷累積。下階段,我們將加力提效實施逆周期調節,持續用力擴大內需、做強國內大循環,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提振發展預期,不斷增強內生增長動能,力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編輯堶屠志娟 高琦攝像堶阮紅宇剪輯堶鄭昱 佟永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