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因地制宜實施城市更新 “微改造”激活街角巷尾
央廣網北京10月19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因地制宜推進城市更新,多地以精耕細作的“微改造”激活街角巷尾,從“小切口”入手改出“大民生”。
“十四五”期間,陜西共實施老舊街區、廠區改造項目173個。西安電影制片廠的老廠房、舊片場在“微改造”中煥發新生。改造後的西影電影園區既保留了西影的“老底子”,也注入了產業的“新動能”。坐落于此的西影博物館陳列眾多展品,重現西影廠的輝煌。
博物館工作人員趙俊俊:在改造過程中我們秉承的是“修舊如舊、無傷痕開發、逆景區”建設理念。整個園區全面對外開放,與城市共享。
拆掉圍牆後,西影電影園區不僅吸引了60多家影視上下遊企業入駐,還引入多種消費業態,打造集時尚、潮流、復古于一體的公共文化空間,年接待遊客超500萬人次。
位于南京市玄武區珠江路核心地段的蓁巷,連接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與珠江路。改造前,這里垃圾箱零星擺放,店招破損褪色,空間局促。如今,一批獨立咖啡館、文創小店和書吧陸續進駐。
作為全國首批城市更新試點,南京市玄武區以東南大學“尋脈問源”計劃為契機,牽頭召開20多場座談會,傾聽商戶需求與痛點,推動41家商戶自主更新,一大批老字號舊貌換新顏。
蓁巷社區規劃師白雪燕:街道釋放出了很多公共空間,把商戶的空間留給他們進行個性化改造。把公共資金真正精準地對接到這些過去沒有主體進行更新的部位。
歷經一年精心打造,浙江省長興縣“護城河健身步道”最近正式亮相。這條沿老城區護城河修建的步道,過去是一道古軍事防線,如今成為市民休閒健身的好去處。沿途設置的9塊智慧大屏實時顯示溫濕度等天氣信息,還能記錄市民運動數據。
長興市民白亮亮:晚上散步,鍛煉身體。非常近,非常方便。
這條3.87公里長的步道沿途設有兒童公園、多個休息驛站,方便市民休閒出遊。
項目負責人閔燁飛:“護城河綠道”可以為老城區的老百姓提供一條休閒舒適的健身步道,提升整個老城區的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