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里的新疆 堶從8間小平房到3層門診樓
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宋衛國
“你看這張老照片,1985年的時候衛生院門診只有8間小平房,加起來才100多平方米,1間輸液室、兩張床,當時病人來打個針、輸個液都要排隊,現在可不一樣了。”10月15日,努爾古麗·亞生別克捧著泛黃的老照片回憶說。
1968年出生的努爾古麗,高中畢業後踏入當時的新源縣阿熱勒托別鎮中心衛生院,經兩年專業培訓當了護士,直至2023年退休,她在這個衛生院工作了整整38個年頭。
初到衛生院時的場景,努爾古麗至今無法忘記。衛生院門診區是一排低矮的小平房,全院醫生、護士加後勤人員總共只有20人。當時,衛生院只能開展簡單的檢查,老舊的醫療器械根本滿足不了診療需求。
上世紀90年代,新源縣阿熱勒托別鎮中心衛生院在鄉鎮開展診療時的場景。圖/新源縣總醫院阿熱勒托別鎮分院提供
“那時候鄉親們看病難,我們護士扎針連個穩定的操作臺都沒有,看著患者攥著病歷本焦急等待的樣子,心里急卻沒太多辦法。”努爾古麗說。
衛生院的改變在悄然發生。1990年,衛生院新建17間門診平房,面積擴大到300多平方米,護士們也有了獨立的治療準備間;2012年,50多平方米的中醫館建成,填補了當地中醫診療的空白,針灸、推拿等特色服務逐漸走進鄉親們的生活;2013年,三層現代化門診樓拔地而起,總面積達3000平方米,衛生院總佔地面積擴展到9696平方米,嶄新的診療室、先進的檢查設備讓衛生院徹底“改頭換面”。
2023年建成的新源縣總醫院阿熱勒托別鎮分院中醫館。程麗攝
“現在的輸液室有120多平方米,一人一座,患者再也不用擠著等了。”努爾古麗忍不住笑了。
2023年,中醫館升級到300平方米,特色中醫服務成了鄉親們口中的“香餑餑”,每天都有不少人來預約治療;衛生院職工從最初的20人增加到69人,建起了三層的門診樓和一棟宿舍樓,吸引了甘肅、四川及周邊縣市的人才扎根這里。
2025年9月拍攝的新源縣總醫院阿熱勒托別鎮分院三層的門診樓。劉寧寧攝
那些泛黃的老照片,定格的不只是逝去的歲月;這位堅守半生的老護士,見證的也不只是一家衛生院的變遷。這背後,是新疆基層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更是鄉親們生活里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