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鐵路風景 | 枕木上的年輪
時光流轉
列車如靈動的詩行
在鋼軌上綿延
“我的鐵路風景”故事匯原創美文
徵集展示活動正在火熱進行
一起來看看
《枕木上的年輪》
邢桐睿
晨霧未散時,我總愛站在泰山站的天橋上看鋼軌。那些泛著冷光的鋼軌向遠方延伸,像被風吹直的綢帶,消失在青灰色的剪影里。站臺上方“泰山站”三個紅字非常醒目,和祖父制服上的路徽是同一種顏色。
作者:學生錢衛
曾曾祖父的銅煙鬥至今收藏在樟木箱里,煙嘴殘留著百年焦油。1920年,他參與修建津浦鐵路時,鋼軌要24人抬,道釘是掄圓了膀子一顆顆砸進去的。老照片里的鋼軌旁堆著花崗岩,那些開山採石的痕跡,後來都變成了泰山腳下蜿蜒的玉帶。
作者:學生黃夢圓
曾祖父的玻璃信號燈我一直珍藏著,銅質燈座已生出孔雀綠的銅鏽。上世紀70年代,他提著這盞燈在張夏站值班,煤油火苗在寒夜里跳成橘色星星。父親說列車員要鑽到車底敲擊輪軸,靠聲音判斷零件是否松動,叮叮當當的敲擊聲里藏著蒸汽時代的密碼。
作者:學生賈子萱
祖父的春運故事總發生在除夕夜,飄滿茶香。有年大雪封路,他在滯留的列車上給旅客發了從家里帶的煎餅,車窗外紛紛揚揚的雪花和車廂里熱氣騰騰的大碗茶,成了異鄉人記憶里的年味。
作者:學生陶雨菲
現在我坐在復興號里,看電子屏上顯示列車時速達到350公里,青檀樹在窗外連成流動的綠瀑。乘務員推著餐車經過,玻璃幕牆外閃過曲阜孔廟的金色鴟吻。包里裝著曾曾祖父的鐵路修建圖影印件,那些泛黃的等高線正被新時代的測繪儀重新勾勒。
作者:學生邢紓珩
鋼軌依然在群山間盤旋,像永不閉合的銀色年輪。從蒸汽機車的煤煙到動車組的電流,從手工道岔到智能調度,四代人用不同的方式丈量著同一條歸途。當泰山站廣播響起時,我倣佛聽見百年時光在鋼軌接縫處輕輕回響。
“我的鐵路風景”故事匯
原創美文徵稿活動
將持續至11月30日
歡迎分享屬于你的鐵路故事